中学生如何才能写好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王江明
[导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个作文题明确要求文章要“传达真挚的情感”。可很多初中学生作文内容存在着假、空洞,没有真实感情;有的学生多篇作文用同一个材料;有的写作文照搬优秀作文书上的材料;有的学生为凑足字数堆砌多件事拼凑作文等。为让学生写好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中学生;真情实感;记叙文
   一、丰富学生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的作文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如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然后出题为“--------的故事”要求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感受来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某生补充题为《“燃烧的故事”》,开头写道“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它无时无刻等着人去开动,而那一天我的潜力才喷涌而出。”中间小作者把自己被罚做俯卧撑的体验详细的记录下来(本不擅长做俯卧撑),“……我咬着衣领不松口,豆粒般大小的汗水混杂着泪水滴落在我的手上 ,教练怒吼道:‘起!’ 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地面挣扎而起,手如中风人一般都得不受人控制 ……”,结尾写道“燃烧吧少年,年轻的心里有着坚定的信念”。这些细节描写和抒发的情感,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文学色彩。
        二、教师利用教材传法
    (一)传结构文章之法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文章结构不好就失去了健壮坚实的骨骼。在写一篇作文的时候,学生准备了各种真实材料,教师要指导他们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线索,把有关内容主次分明、有条有理、有头有尾地组织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有了真实的材料,可以借鉴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二)传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取先押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种张力, 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这样比较有特点的写法,教师通过教学适当时模仿写一下。
        (三)传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比如《安塞腰鼓》中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四)传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如《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藤萝花的对比描写后,结合议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刻的写出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记叙中运用其它表达更好的突出中心。
        三、重视阅读
        写出好的记叙文,还需学生自己从阅读入手,增加知识积淀和生活积淀,给予源头活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首先老师也可在课堂上补充阅读教材,如选读时文精品,吸收最新信息,选读古诗文。第二教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来,摘录时间长了,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第三教师搭建平台,课堂上让学生推荐好文章,朗读精彩的文字,讲述生动的故事,请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等方法,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如笔者在实践中安排七年讲(上)轮流故事比赛,七年级(下)轮流推加一部自己喜欢的书,八年级(上)轮流讲名人小故事,八年级(下)轮流演讲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不仅加强课内外阅读,开拓视野,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教学中突出真情实感作为突破口,利用教材传授技法,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学会思考,多读书,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帮助他们点燃 “真情实感”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过程写作视域下的初中写人记叙文“写前构思”策略研究[D]. 张书玲.西南大学?2019
?[2]“过程写作”范式下的写前指导研究[D]. 任娜.华中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