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学校和家长更多的重视。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了每个小学班主任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学生;班主任教师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该以终身学习意识时刻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意识地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技能对小学学生在成长中产生的成长挫折、厌学心理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笔者认为,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到普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组织班级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合理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沟通任课教师建立消息共享、促成家校合作共卫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普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系统的认知与正确的对待方法是大部分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不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现象的存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以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为首要工作,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自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在成长道路上遭遇的心理健康挫折的重视,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缓解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妥善地应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良好的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打下殷实的基础。
笔者在任职小学班主任期间常常以班会课为契机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在班会课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直观地演示出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与危害,并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的形式,以及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科普如何正确的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受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直观演示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科普内容之中让学生引起相应的重视,还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形式与解决方法的理解与记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二、组织班级心理健康交流活动
宣泄心理问题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然而由于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小学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认知,在面对家长或教师时常常因为自身的特殊情绪难以良好的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学生的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宣泄。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班主任教师在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班级学生作为情感宣泄的第一道窗口,适当地在班级中组织学生针对心理健康成长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活动,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步宣泄,并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疏导为学生缓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
例如笔者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近期内在学习或是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或是心理压力。在与同学的交流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及时的宣泄出学习挫折、心理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消极情绪,还能够在同学的建议与帮助下积极地面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压力或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一定程度上解决心理压力。在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灵活地利用学生互相帮助的力量,能有效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合理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笔者认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应该首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完善并丰富自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中,以确保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帮助学生切实地疏导心理问题。并且班主任教师应该转变教育形象,以亲切友善的教师形象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交流成长烦恼,并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与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第一时间直面自己的心理压力,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在小学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常常利用心理健康游戏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笔者在班会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的心理画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的心情以颜色或是具体绘画内容的形式进行描绘,并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亲切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描述创作原因时,笔者认真地听取学生所进行的描述,并及时的以善意的方式指出学生描述中所存在的消极心理,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面对消极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画报游戏的进行既拉近了笔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的给予心理指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沟通任课教师建立消息共享
厌学心理是小学学生在学习阶段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学生常常因为在学习中跟不上任课教师的授课进度或是由于测试成绩失利导致学习状态下滑等多种原因出现厌学心理,并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引发其他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及时的疏导学生解决厌学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厌学心理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应该与班级中的各个任课老师做好沟通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消息共享,成为各科教师与任教班级学生的沟通桥梁,在与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找到厌学心理的症结所在,及时掐灭厌学心理的延展趋势。
笔者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常常与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课堂表现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并根据教师的描述与具体学生进行交流,联合任课教师共同辅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例如部分小学学生在与笔者交流中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笔者及时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帮助任课教师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与设计,同时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制定分层次教学计划,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了厌学心理等心理健康问题。
五、促成家校合作共卫心理健康
家长作为学生在心理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之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或是难以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家长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是缺失的,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效率的提升。
笔者认为,班主任教师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沟通形式为家长普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责,成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力帮手。教师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软件搭建起具有时效性的家校沟通平台,使家长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够以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正确的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此团结学生家长的力量,使家长能够在学生的校外时间切实地发挥自身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引导工作,在对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促成家校合作共同守卫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防线。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时刻对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持关注,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工作中发挥好班主任教师的重要职能,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以及与各科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为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7(4).
{2}李静.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思考[J].好家长,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