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导向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蔡琴
[导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当今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难以把握。本文在分析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贴近学情立足课堂,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初中生;文言文教学;阅读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欠缺吸引力;三、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学生没有积极性。这是由于文言文本身内容的独特特点,学生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较低,以及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和自身积累存在不足。文言文教学既包含故事情节上的趣味性作者和写作背景方面的趣味性,又有语言形式上的趣味性。以“兴趣驱动”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去拓展和应用。本文则主要探究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导入艺术和新颖方式开场
        第一,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包括温故而知新型、以成语入题型、以名人名言、著名词句入题型等等,教师采用新颖、独特、具有吸引力的导语,起到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入入胜的效果。第二,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充分把握学情,合理创设新、实、趣、活的教学情境。第三,以故事传说导入新课,这满足了初中生的好奇心。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的《塞翁失马》寓言学习中,教师提出了导语“塞翁失马”,学生很自然的接了下一句“焉知非福”。教师顺势提问“这句话的含义?”多数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追问:“这个成语的由来,它有着怎样的典故呢?”很多学生就不能详细的回答,于是教师点题顺利将学生引入本课《塞翁失马》的学习。七年级的《观沧海》诗词教学中,教师介绍了曹操这个“三国时代”里的奸雄人物,教师还邀请学生结合书籍、百家讲坛和影视作品等经验说说他们心中的“曹操”是怎么样的?之后,教师还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三国》电视剧中,曹操吟诵《观沧海》 画面,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在八年级《三峡》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导语引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词,请学生熟读一遍后,教师询问“白帝城属于何地的景观,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学生回答了“千里江陵、万重山”的三峡景色,顺势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挖掘文章思想内容上的趣味性
        第一,挖掘课文中的审美情趣,领悟古代山水、草木虫鱼的自然之美;让学生领悟形式之美,那些文言文中鲜明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第二,挖掘课文中的生活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大自然的情感。第三,挖掘课文中的理性情趣。在部编版的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有好多篇课文是关于说理的文章,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文章培养学生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审美情趣如《湖心亭看雪》中冬日里天人合一雪景中西湖的美,《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人间仙境、乡间自然美,《小石潭记》里描写的草木之美、泉河之美;《木兰诗》多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陋室铭》使用比、兴手法和对偶句,这两首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都具备音韵协调的特点,教师还可以介绍《岳阳楼记》、《马说》的整散结合、《观沧海》的气势磅礴等形式之美。部编版七年级的文言文《童趣》一课充满了无限活泼的生活情趣,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记趣”这条线索,让学生品味文章中“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种种童年趣事,同时教师也请学生大胆发言,分享一些自己的童年趣事活跃课堂。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趣
        第一,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范读表演、学生单独朗读表演、全班齐读或组际齐读表演;第二,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翻译文章、在理解文意和拓展应用等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竞争;第三,教师应当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各色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木兰诗》教学中,教师就采用了教师领读、女生齐读和男生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将《鱼我所欲也》文章划分几段,请各学习小组分好翻译的段落,小组竞争看谁翻译的又快又好。教师要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开设“读书时间”、“演讲比赛”、“历史故事会”和”课本剧表演”等语文活动。“读书时间”请学生分享阅读摘抄笔记并推荐好的文章;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的议论文形式的文章时,教师请学生发挥自主性小组合作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会文章有力的论证和缜密的思想,展开“课堂辩论”活动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巩固文章蕴含的哲理,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表达能力。在《愚公移山》的迷你表演剧中,学生在保留“愚公”、“智”等主要人物外,还格外创新增加了一些人物,从而更好的丰富了剧情。
        综上所述,在以“兴趣驱动”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艺术并以新颖、趣味的方式开场,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文章思想内容上的趣味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兼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彩菊. 兴趣为引导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
                【2】谢晓凤.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应对策略与原则[J]. 课外语文, 2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