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园共育既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增强家长与幼儿园联系、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在当前的家园共育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笔者从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更为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家长;成长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与发展阶段过程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教育阶段。家园共育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幼儿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幼儿园既要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环境,也要积极主动的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推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增进老师对幼儿情况的知晓度
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经常联系和沟通,了解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和行为动态,了解到影响幼儿耐心、专注力、自信心等培养内容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幼儿经验、爱好与能力的活动。通过了解幼儿在家中的习惯、性格、生长环境、家庭教育观念等等,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经验,对家庭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增进家长对幼儿发展情况的了解
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在家庭里幼儿的成长状态,家长大都比较清楚。但是对幼儿园,这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场所里所发生的事情,家长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因而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家园共育,家长也可以实时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例如每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营养餐都吃了什么、幼儿有了什么样的新行为等等。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家长也更能理解孩子回到家庭以后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增进对孩子的了解,知晓幼儿所处的成长阶段与思想动态。
3.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家园共育是搭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现在的幼儿家长多为85后、90后,许多家长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他们将他们所掌握的专业领域的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更加的明白和了解,也非常有助于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家园协作,家长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者们的课程设计初衷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园共育不受重视
虽然学前教育在全社会领域颇受关注,但是,家园共育却并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父母均忙于工作,幼儿多交付给老一辈人来抚养,隔代教育的情况相当普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对幼儿的照顾主要是在生活上面;另一方面,许多父母本身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年轻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许多父母只是单纯觉得幼儿到了该接受教育的年纪,所以将幼儿送往幼儿园接受教育,但是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更不用说家园共育对幼儿的意义了。
2.家长与教师教育理念有偏差
家长与教师对待幼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偏差,也非常影响家园共育目标的实现。
有的家长认为自身具有非常高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水平,强行将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并不特别考虑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心理状态与接受能力,如“虎妈”、“狼爸”等,而这些教育理念与方式可能与教师在幼儿园所教导和使用的并不一致,造成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困扰;有的家长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干脆当一个“甩手掌柜”,认为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反正自己也不懂,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并没有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教育;还有的老师比较注重维护教师的权威,强制性要求家长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来操作,导致家长非常被动。
3.家园共育缺乏一致性与延续性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幼儿在学校是一个样,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虽然幼儿园老师也经常跟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宝宝们的生活状态、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但是一到了家里,幼儿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要家长给帮忙穿,明明在学校里已经能自己吃饭了,却还是要家长来喂。着是家园教育缺乏一致性与延续性的表现,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在家里缺无法延续,一方面是家长宠爱幼儿,如果幼儿不去做什么事,就亲身代劳,娇惯幼儿,另一方面也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园共育一致性的重要性,没有坚持对幼儿的标准和要求,放松了教育目标。
4.家园教育活动创新性不足
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家园共育的活动方式都比较雷同,基本上离不开亲子活动、家长会或者提供幼儿教育资料等几种形式。这些活动形式在活动初期,还会对家长有一定的吸引力,家长也乐意参与进来。但是时间一长,家长就缺乏参与积极性,一是这些亲子活动或者家长会也好,每一次进行的内容大同小异,即便是提供的幼儿教育资料,也都是网络上比较普遍的、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料,针对性不强,对家长没有足够强的吸引力;二是幼儿园也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通过这样几种活动,就可以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也缺乏促进家园共育的动力。
三、促进家园共育的措施
1.做好家访工作,增进与家长交流
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出击,去到幼儿家里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同时观察幼儿在家庭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亲身体会和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更支持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开设丰富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
为了增强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幼儿园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来吸引家长们的参与。比如,设置定期的家长开放日,制定相应的开放日历,让家长们了解到在什么时候、什么节日家长可以进入到幼儿园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幼儿们的生活,可以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
3.增设家长课堂,让家长更懂幼儿教育
家长课堂是帮助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个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家长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家的宝宝在什么样的年龄段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宝宝的接受能力是什么样的,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更好的指导实践。开设家长课堂要定期开展,既要合理设计家长课堂课程的内容,也要合理安排家长课堂课程的学时,让家长课堂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良好平台。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家长课堂上评选出模范家长或优秀家长,为其他家长树立一个标杆,带动大家参与家园共育,提高家园共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6(21).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1(12).
[3]魏微.浅谈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读与写(下旬),201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