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宋斐霏
[导读]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已然与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符
        摘要: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已然与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符,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是培养学生生物兴趣和生物素养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当前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还在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的挑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内容补充,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创新和整体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生物教学已然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输出,而是全面化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核心素养、情感、知识,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教学活动。生物教学也不再仅仅是生物知识的教学,更是培育全方位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项目。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很多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对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还比较模糊,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和真正教学意义还没有完全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们在教学中喜欢单纯的给学生们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学习生物知识和相关的理念,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认知与现实情况脱节,对生物教学重点和意义认知也会出现偏差。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生物知识的表象,对其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生物原理和生物尝试选择浅尝辄止,并不深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十分容易将学习和生活分开,这大大降低了生物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不深入了解学习知识,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理解也会比较肤浅,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完善自我认知,理解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理念,还应当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学习和真理进行探究和学习,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学生辩证的眼光,真正在生物学科中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强化。
        2.学习态度不积极。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态度不积极,兴致不高涨的情况,而兴趣是教育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良性学习。生物学科是一门学生们进入初中阶段新接触的课程,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较为陌生的生物课程如果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很难激发学生们对于这项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比较常用的理论式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对于一些知识点内容通常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中很容易感到疲累,在没有形成一套较强的生物学习逻辑之前,学生们很难对一些较为晦涩的知识进行完全透彻的理解。此外,由于生物知识中所存在着一些与思维逻辑体系较为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如果不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丧失学习斗志,对具有抽象性的生物知识感到头疼。一旦放弃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都会一落千丈。
        3.教学手法不新颖。当前初中生是生长在信息时代,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够再直接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丰富。很多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方式和手法都非常的单一,由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属于基础知识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拆解,以便学生更加容易的对教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在教学阶段,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生活和实际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日常教学中的教育步骤和方法总是一成不变。在生科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们对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阅读,勾画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概念,作为学生们课下作业所需书写和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这些知识抄在本子上交给老师就算是完成了生物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生物知识带来的乐趣,久而久之,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十分的肤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们生硬的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概念,并不利于学生们融会贯通,真正学会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们对知识认知浅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相关对策
        1.情感教学,树立良好价值观
        初中生物教学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生物知识能力的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优化生物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学,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背景下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涉猎面积非常广的内容,所联系的领域也非常的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将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真实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情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情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重视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热爱祖国等良好品格的形成。
        2.生活教学,将知识学以致用
        生物知识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联系都非常的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教学手法单一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提高教学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们更好的将学习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思想上的启蒙和思考,在生活中进行生物知识的发现和验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原本较为复杂抽象的生活知识具象化到学生们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或者东西上面,学生们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吃力,可是在面对一些就存在于脑海中的事物,显然能够更加简便的进行理解。一些生物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空气、水分、光合作用等,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就能够让学生们把学会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学以致用,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也更加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理解力。
        3.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必然离不开生物实验。实验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积极的指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寻生物原理,学习生物层面更多的内容。一味地在书本上开展教学,并不能够充分暴露出学生们在学习中的问题,而进行实验有时需要运用很多方面的小常识,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通过观察更加详细的认识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开设实验课程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行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实验条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是连接学生与自然的重要学科,让自然走进课堂,把自然具象进行教学,是培育学生健康向上,优秀人格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化兴.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7.
       
        [2]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04.
       
        [3]陆明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05):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