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计算素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朱亚丽
[导读] 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计算素养的重视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计算素养的重视,结合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尽可能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设计形式丰富的、贴近日常的计算训练,逐渐降低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畏惧感,充分地调动学生内心的计算热情,使学生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相关练习题进行独立计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笔者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提升小学生计算素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素养;具体对策
        在计算教学中仍然有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独断、专制的手段,过分地突出教师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使得计算教学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阻碍了学生计算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教材中计算知识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生动丰富的、贴近生活的计算练习情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情境中的习题进行自主地构建和思考,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使他们的计算思维越来越活化。
        一、营造生活化的口算情境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把握数学教材中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开掘实际生活中的计算素材,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口算情境,逐渐降低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陌生程度,使学生结合以往的经验对情境中的口算习题进行自主地建构与思考,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一定地锻炼,让他们的计算思维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口算基础,来设计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口算情境,严格地控制练习的难度,如果练习过难,学生无法直接得出答案就会直接放弃,如果练习太简单,则对于学生的计算思维起不到丝毫的训练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则运算”时,营造如下生活化的口算情境。首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父母的年龄为主题,为学生设计一道有趣的口算练习题:(爸爸的年龄×5+10)×20+妈妈的年龄-380是多少?充分的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口算。其次,学生甲算出来的结果是3757,此时教师揭秘年龄:爸爸39,妈妈37。最后,学生们逐渐了解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逐渐降低了他们对计算的陌生程度。
        二、渗透多样化的估算策略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多样化的估算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逐渐增强他们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优化小学生的计算技能。

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素养,教师要遵循多样化的教学原则,注重向学生进行估算策略的渗透,不断丰富学生的计算知识,使学生学会辨别、独立运用恰当的估算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最终完善学生的估算技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渗透了如下估算策略。首先,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贴近实际的数学问题:在周末准备带领同学去踏春,来回车费是29元,班内学生一共有45名,那么需要带多少钱?其次,通过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29×45≈30×50=1500(元);29×45≈30×45=1350(元);29×45≈30×40=1200(元)。最后,通过联系实际并对三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们找出了最合适的估算策略,逐渐增强了他们的估算意识。
        三、将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
        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而且更应该加强对讲解算理的重视,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策略,在此基础上也要让学生明晰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算理,从而才能不断优化他们的计算方法,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技能。因此,教师要将算理和算法这二者有效地融合到一起,使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搞清楚每一步的算理,结合以往的经验来寻找更合适的计算方法,不断提高其笔算的速度、增强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最终提升他们的计算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将算理算法进行结合。首先,教师询问学生:超市备年货时进了126袋糖果,一袋可以卖25元,那么这些糖果一共可以卖多少钱?学生列式:126×25。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竖式计算,并表明每一步的算理。学生乙:先用6×25求出6袋糖果的价钱,然后用20×25求出20袋糖果的价钱,再用100×25求出100袋糖果的价钱,将三个乘积相加求出总价。最后,学生不仅不仅掌握了竖式计算的算理,而且还总结出快速笔算的方法,优化了他们的计算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加强对计算教学的重视,要结合小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尽可能地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出发,适当地运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欢快的计算练习情境,降低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畏惧感,引导学生主动地对习题进行独立的计算,使学生逐渐掌握相应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明晰一定的算理,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计算技能,提升他们的计算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海霞.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素养[J].华夏教师,2014(03):76-77.
        [2]厉薇.培养计算能力,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