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使教学情景的设计更生动直观,使教学容量更丰富充实,使教学参与度更高更广,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意识和能力
21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的超文本格式,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目前,虽然教育资源更加多元化,但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关键。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往往通过或平铺直叙,或激昂的演讲式的“讲故事”、举例子来创设教学情景,无法给学生直观、震撼的情景,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时,以图片或者视频录像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探究、创新的欲望。八年级下册《在“责任”中长大》的导入设计,可以使用视频——云南干旱,12岁的哥哥用两个大的塑料瓶挑水,9岁的妹妹用两个小的雪碧瓶挑水。在这个视频中,不管是否干旱,当地居民可能都要挑水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都在挑担子,不同的是哥哥用的瓶大,妹妹用的瓶小,相同的事他们都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让学生理解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自己的责任,我们就是在“责任”中长大成熟的。这样,既改变了原有的枯燥乏味,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探究、创新的亢奋状态。
九年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课堂设计,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可以设计一个表格
.png)
让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结合表格要求,分组举手,同时请学生结合书本对经济成分的分类进行思考:自己家长所工作的单位属于什么经济成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二、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益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做到容量适当,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不盲目追求大容量,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经之途。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并在教师合理巧妙的设计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内容和适当的时间,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因此,在丰富课堂教学容量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课堂学习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善于恰当地丰富课堂信息难度和处理密度,恰当地设置学习疑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既真正掌握知识,又获得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下册《法律护我成长》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收集未成年人权益收到损害的事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就在自己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很多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既丰富了课堂容量,也强化了学生在自我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法律保护的创新意识。
九年级教材《科学的行动指南》,可以利用网络下载歌曲《走进新时代》来丰富课堂容量,并投影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歌声中,强化探究、创新意识,利用歌词掌握我党的指导思想。
三、扩大课堂教学参与 提升学生创新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是以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情感水平、胆量、心理、表达能力的学生占大多数。反映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的参与程度显得很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只要是将学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实的感悟告诉大家,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适宜的,具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思想品德课信息的呈现更为丰富、生动、直观、广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加工、运用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比如七年级上册《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表演接待客人到访,并进行摄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要求学生分组找出不符合礼仪要求的镜头,并进而说出正确的礼仪要求,最后要求小组内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礼仪要求模拟接待客人,其他小组的同学继续找出模拟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不足。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直观的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汲取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教学情景的设计更生动直观,使教学容量更丰富充实,使教学参与度更高更广,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祝智庭钟志贤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
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