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聂兰伴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聂兰伴
[导读]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知识,也能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让当代小学生建立爱国主义精神。关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发有效的解决策略,能促进语文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问题;创新;方法
        引言
就目前情况来看,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仍然不少。认清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断改进教学思想与方法,让经典诵读教育具有现代化特征,才能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存在问题
        (一)经典诵读时间难以保证
在每一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都做了精密的教学安排。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时间占到了80%以上,小学生能够利用的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间很少。很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难在课后自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得经典诵读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二)经典文化知识不易理解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小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不足,很难通过个人思考理解经典文化内涵。还有一些学生面对较多的生僻字,对理解经典文化内涵有恐惧心理。经典文化的理解不足,会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建立,还有可能形成无法破解的学习障碍。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学习耐心不足,很容易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导致其语文诵读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小学生对经典文章理解不透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课堂上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稳定性不强缺乏一定的耐心,导致小学生对于古诗文反复诵读失去兴趣,认为枯燥乏味。还有就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理解存在障碍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
        (四)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体系的不完整就会间接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教师之间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化,就会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学校对于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内容不全面,教学评价模式不够灵活,就会致使教学评价体系产生消极作用。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一)保证经典诵读时间
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诵读计划,保证诵读时间。每一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不同,根据个人学习时间安排个性化的计划。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做经典诵读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加经典诵读时间。如每天安排晨读中的15分钟或者睡觉前的20分钟作为经典诵读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诵读计划。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在课堂中进行合理抽查,以此来激励小学生,监督小学生,能够加快学生经典诵读的进度。


        (二)关注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诵读,并不是单纯的地为了让学生出声去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与记忆语文知识,并积极地去应用。特别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能够阅读的语言材料篇幅增长,他们的个人阅读量不断提高。在阅读文章之后能够提取中心思想,感受作者要传达出的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经典诵读教育,教师需要关注教材的作用。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开发有效的经典诵读内容,让学生顺着课本学习内容开拓思维。让他们有信心完成经典诵读任务,像在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通过诵读古诗词,理解每一首古诗词对应的场景及传达的情感,促进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
        (三)丰富经典诵读方式
很多小学生对经典诵读学习没有兴趣,他们认为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不仅不能理解诵读内容,还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诵读方式,去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诵读,感受到诵读内容的魅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趣味性,对小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所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文学美,也具有文化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所诵读内容对应的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诵读有关于自然风光的文章时,能够看到真实的自然风光景色。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诵读的内容,以此加深语文学习记忆。
        (四)情境教学模式,克服理解障碍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具体形象的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理解手段,所以表象特征越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越具体,直观生动、丰富色彩事物和图片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草》这首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怎样能够让学生便于理解领悟诗的内容,加深记忆背诵。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结果图画或者动画形式创造情境,让学生想象,描绘怎样的画面?诗中事物有哪些特点?从而还原诗人所思所想所感,让学生拥有诗中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克服理解障碍。
        (五)注重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核心,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着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者,语文经典诵读的内容丰富多样化,蕴含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如何对于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陶冶学生文化情操。因此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教学培训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经典的古诗文与文章。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在兴趣、语言、理解水平和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会存在着差异性,对于不同的诵读材料,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将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让学生能够有多种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认清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建立完善的诵读教育体系。用诵读开放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文化,有利于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秋霞.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60.
[2]张铭.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4-95.
[3]冯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22):17-18.
[4]周晓虹,刘黎明.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2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