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们实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推崇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各科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教学和语文这门课程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作为重点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怎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加出色,还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也能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引导者地位,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更好地传扬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总得来说,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实施素质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学,重新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义,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字: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不落下一名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渗透,双管齐下,做到这些,我们需要从这几方面展开教学,一方面我们要从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入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判断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但还不完善,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也是为了中华儿女能传扬我们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付出很多心血;另一方面是学生,教师多关注学生,帮他们建立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活动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学不外乎仁义礼智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来传扬文化,这样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和学生要深入生活实践,因为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在我们生活日常里也一定存在,比如志存高远的精神,比如面对恶,我们所做出的对抗恶的正义之事。
二、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融入传统文化
要想我们的传统文化再继续传承千年,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比如提问教学法、学生讲课法等。
传统文化能够修身养性,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的备课环节,老师在课下备课时,要先把握整体,从中提炼问题,提炼出来的问题必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还能够不脱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清晰地知道每个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换句话说,教师提问的这些问题需要有意义而且还要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相对应,当然因为传统文化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因,学生的回答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只要不背离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在小学传统文化课堂上实施学生讲课法,语文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要做以下准备,首先,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框架了熟于心,并分层将本节课的任务列出来,其次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生了解透彻,将任务交给谁,能够很好地完成,最后,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备课,学生在备课期间,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传统文化。
多媒体教学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多媒体中有丰富的视频、精彩的图片等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建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复杂久远的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加有趣,这样学生也能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发言,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文化教学也是大有益处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更全面的理解,而多媒体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结束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课本不能容纳所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当然,老师也是尽自己所能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能急躁的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这也是在告诉学生要戒骄戒躁,总的来讲,学生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东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他们起的作用是让学生走弯路,教师负责引导,所以学生还是要努力靠自己。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要把教师教给他们的各种学习方法牢牢掌握,并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钱学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