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简纯洁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简纯洁
[导读] 微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块之一,
        摘要:微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块之一,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准,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现如今的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各方面问题仍旧比较突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写作思维,是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现下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微作文;教学策略;生活教育理念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难点,因为写作就像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发散思维,拓展素材,脱离实际生活的写作,会失去最本质的根基。而微写作教学核心突出“微”,即习作时间短、习作内容少、练习频次高、教学运用灵活,由于微写作具有众多特点与优势,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小学生习作练习质量。随着21世纪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步回归生本化、生活化,通过各色的教学形式,激发小学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小学生语文微写作的现状
小学学生,对于写作的框架,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写作能力,但是从整个微写作的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大多存在内容形式单一、空洞,语言句式简单,难以通过文字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等众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脑海中缺乏微写作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导致生活经历缺乏,在微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导致内容的表达效果降低。现如今的微写作教学,大多还是通过教师的技巧传授,以及长期的课堂积累为主,教师会忽略微写作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缺乏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只是一味地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堆砌辞藻,从而使学生微写作思维受到禁锢。针对上述教学现象,教师应该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微写作教学引入生活化的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生活、亲近生活的平台,循循善诱不断提升小学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微写作的类型和优势
微写作,像日记、片段、留言条、诗歌等都可以称之为微写作,微写作教学与日常的写作相比来说,操作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当教到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精彩的段落,就可以学以致用,迁移开展微写作教学;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教师批改的时间短,反馈的效率可以变高。
在以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缺乏变通,如读后感类型习作练习,教师每完成一篇文章或某章节内容时,则布置相应习作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起初小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具有很大热情与积极性,但长期单一不变的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习作,小学生则会出现兴趣下降,且习作积极性也不高涨,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综合学习质量。写作是小学生思维发散、语言组织、逻辑构建的重要引导方式,教师为充分发挥出写作教育引导优势,应当有效对写作教学进行创新。围绕“微写作”进行改革并设计具体写作教学方案,突出小学生写作主体性,给予学生写作自主发挥空间,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综合学习效果。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一)亲身走进生活,收集写作资源
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社会交往、名胜古迹等作为灵感创作的源泉,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大自然的启示》《登鹳雀楼》《桂林山水》等作品,往往能体现出文章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切身的体验。

基于此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小学语文微写作课堂,首先应该转变思维,带领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我相信花朵的香味,教师的形容如何华美,也抵不过学生亲自尝试。
在小学生生活微写作引导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对生活事情进行留心观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则可以发现不同的世界,丰富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对阳台植物的观察,发现植物的叶片、花朵,随着阳关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场友谊足球比赛后,学生可收获运动的幸福与真挚的友谊;通过与父母外出春游,可发现美丽的大自然等。小学生长期的生活微写作,为学生积累了很多生活学习经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记录,且学生通过微写作对写作思路更加明了,可快速依据写作灵感进行写作思路的构建,并从生活微写作素材中进行提取,完成一篇优秀的写作文章,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质量。
        (二)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微写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需要学生注重微妙的细节变化,因为细节往往蕴藏着人们的情绪转变,而生活最本质的真谛便是细节所组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正处于初步认知的阶段,对于事物的观察,往往是“一面之缘”,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因此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简单的,甚至是有些空洞的。因此的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的环节磨炼学生的性情、心智,帮助学生搭建情感升华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写实物时,搬一盆植物到课桌讲台上,并且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植物的特点,通过任务作为原始驱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观察的环节中,会出现学生倦怠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植物能够说话,那么它会怎么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帮它做自我介绍呢?”通过创设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并且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在学生的观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问,可以得到及时的阐述、解决。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观察过程的想法,通过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上交给老师查看,这样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疑问,也能为以后的活动改革创新。
        (三)创设实践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的微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生活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情感的微妙变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的“跳蚤甩卖市场”活动,让学生带上自己闲置的书籍,与班级的同学交换。每位同学需要为自己的书籍撰写“推荐宣言”,在活动“交易”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之间的活动沟通互动,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预留时间来讲解学生的读后感,并且详细记录学生的思路、逻辑,针对学生写作的问题,进行展开讲解。
        三、结语
微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应该顺应“实践出真知”的生活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借助生活化作为素材平台,拓展自身的写作思维,进而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准。
        参考文献:
[1]黄亦玲.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73-74.
[2]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29-30.
[3]谭宪孟,吴兰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