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何小伟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何小伟
[导读] 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相比于以往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都实现了创新。素质教育改革的宗旨是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化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呈现和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逐步地渗透给学生,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和规模。语文学科作为传播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如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数不胜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是有很多好处的,传统文化都是历代的文人墨客总结的精髓,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变迁,也依然被时代传承,可见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被世代传颂,为世人所歌颂,一定是有其精妙所在之处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积极正面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三观和对事物客观的认知态度。这对处于青春期重要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这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和启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会大有益处。其次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教育学生学习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对美德的歌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许多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以及成语对美德的歌颂都有鲜明的体现,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形成美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品质。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歌颂爱国情怀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理解热爱祖国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爱国爱民族的信念。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1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规的诗词、歌赋、经典古文故事等,都是丰富的传统文化材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文学造诣的高峰,也反映了古老时代的文化印迹。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字作品,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体现出神秘的色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间接对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进行有效了解,体会其中的特点,也可以发挥自身能力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为了让教材中这些素材被充分利用,教师需要抛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感受到文章的美。
        2.2开展校园活动,融入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还要开展一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能够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教学《看戏》一文时,一开始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带学生去观看戏曲舞台的表演,所覆盖的内容包括戏曲、文学、表演等,同时,给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学习一些关于戏曲表演方面的知识,对戏剧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还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传统节日诗词作为一个专题,在学校内开展各种竞赛,比如诗词大会、节日文化竞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解。
        2.3提高教师修养
        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钻研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第一,学校要对语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让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对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第二,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素养。要在教学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本身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带动整个班级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状态中。第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在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运用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
        2.4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要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对语文教学环节设计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其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筛选一些带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是寓言,也可以是故事或者小笑话,题材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而定。民俗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会容易得多,再加上对趣味性内容的兴趣,会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与互动中。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调整,不要一味地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这会很快使学生感到枯燥,要多种教学方式穿插变换地进行,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帮助。
        2.5利用网络资源挖掘传统文化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大都来源于网络,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可以使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关注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包装传统文化,以此获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方面,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的特色进行文化传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让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每年的春晚上都有大量的对联。对联就是传统文化有效传承至今的典型代表,可以通过学习对联的特点与创作,来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运用上的能力,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对联,再创作后运用到自家的对联制作中。又如,一度被大家赞美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古诗词》和《朗读者》等节目,它们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多媒体中学习传统文化,让他们认识传统文化不是老旧不可用的,是离我们生活很近的。还有通过多媒体赏析传统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或典故。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意识、有策略地渗透在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逐步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以及运用掌握的传统文化更透彻地理解语文问题,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15):66.
        [2]徐敬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5.
        [3]李花芝.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