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形成了一定的全面客观性的学习目光。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在继续扎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前提下,对其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此时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成为教学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师应当将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的结合进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科学的思考,为学生营造系统全面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语文涵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写作教学
初中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与高中深入教学的关键转折点,对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培训尤为重要。此阶段学生的对于课堂探索的求知欲渐减,个性成长与传统课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冲突,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与此同时,初中生开始能够接触网络社会,通过网络媒介扩大了其看待世界的渠道,对于课外的语言活动更具积极性。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性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辩证的对当前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变革,有机结合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其在打牢语文知识体系基础的同时,提升个人的语文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将个人思想转化为精炼语言的能力等,以此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
一、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现状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基础语文的学习,自身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缺乏语文技能实践机会,因此其语文知识体系呈现出较为单一片面的特性,无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缺少一定的敏感度。首先,部分教师将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结合时,不讲究方式方法,教学方式较为僵硬,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有效的学以致用,其在阅读课程中学习到的技巧无法用于写作练习里。长久下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无法取得较强的成就感,严重打击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语文水平的提升[1]。其次,教师在结合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授课时,阅读与写作材料过于单一,不具丰富性,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学习兴趣被消磨,无法习得新的写作技能与知识,因此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反映在其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做到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性,此教学方式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既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又影响了其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意义
初中生的文本阅读课程是通过阅读前人的优秀作品,从中吸取符合当下学生需求的精华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提升。而写作课程则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提炼个人知识库转化为有逻辑条理性的简练语言,从而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对学生语文素养从吸收、转化到表达全过程给予提升锻炼的机会,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进步[2]。学生在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中,一边通过阅读累积知识素材,拓宽其学习视野,为其学习思考活动提供新的视角;一边将阅读技能转化为写作技能,运用到情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提高其语言表达的文学水平,陶冶其语文情操。学生在语文知识库框架建立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其语文基础,并锻炼其写作技能,将外部知识吸收转化为个人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优化,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
二、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挖掘文本阅读的写作意义
教师在将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较小进行有效结合的时候,要注重挖掘文本阅读素材,从中提炼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对其写作手法、语法结构、词汇堆砌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材料里的语文技能。在完成阅读学习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趁热打铁基于阅读材料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双向提高[3]。以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为例,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其中《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说明文题材。教师在完成课本教学后,要以说明文为中心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双练习。
学生此时对于说明文的形式与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只需设置相应的写作范围,学生便能灵活按照所学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写作练习。教师从文本阅读中充分挖掘可用于写作教学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建立在对阅读素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既能为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提供机会,又能多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文本阅读为蓝本进行写作教学
汉语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模式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议论文、说明文等题材都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将初中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在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写作的情况,让其以文本阅读为蓝本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强化学生对好词好句的记忆,让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名言名句与艺术性的词句,扩充其写作素材面,从而促进其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学生在模仿写作与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勤加练习,便可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类极点探险时,通过背诵记忆其中的好词好句来充实个人写作素材。如“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中等待死神的来临......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寥寥数句勾画出极地探险者带着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深入险恶的环境中,在自然的磨砺前仍不肯屈首的壮烈画面,他们的肉身虽以陨灭,其精神却在人类上永存。学生通过记忆模仿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字措辞能力,更能使其在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下感知文字的魅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又如教师在讲解《春》这篇课文时,便可以以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种反复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写作,教师可以虚拟某种动物生病了为题,要求学生在作文里必须运用反复的写作技巧。
(三)调动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要建立在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之上,教师应当积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阅读写作环境。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程,由于阅读材料多、写作量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心理,不利于其语文科目的学习[4]。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切入点,展开多样化的阅读写作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一课时,文章描写了作者少年时去祖母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社戏的趣事。教师结合当代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将“社戏”改为“演唱会”或“音乐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参加演唱会的经历作为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兴趣被教师调动起来,其在完成写作练习时更具积极主动性,依托于学生情感写出的文字更具真实性。又如教师在讲解《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白杨树的伟岸......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技巧,将白杨树比作北京的农民伯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将拟人的写作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如春天的垂柳在微风经过时在梳理自己的秀发,夏天的蝉音乐家演奏这这独有的夏天的音乐。
结语: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既能深化文本阅读学习,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更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练习中,提升其语言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志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5.
[2]林友兰.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91-593.
[3]邸荣云.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9.
[4]沈娟.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1.
修改意见:1.语言表达尽量通俗一些;2.例子要从课文的某些写作手法如何应用到文章的写作当中。比如:《春》里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怎样运用到作文写作里面的
具体的例子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