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学实质就是科学地将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类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分解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还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扩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剖析
1导言
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更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所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还能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2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2.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熟悉感。而且这一举措也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在这种思想和心理的作用,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将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2.2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数学知识一直以抽象性、枯燥乏味等特征著称,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而生活素材的引入,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换言之,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根据窗花、鼠标、蝴蝶等生活实物理解轴对称图形。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2.3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换言之,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切实实解决问题,才是发挥了数学的价值。而很多小学生存在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况。而生活化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这对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3.1忽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还较为局限,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运用此种模式,无法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排斥感,不愿意进行数学学习,因而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2教学理念落后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需求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具备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客观准确的推理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学理念落后则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无法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这就使得教材内容和生活素材存在脱轨现象,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必然也不会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保证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3.3教材内容不够灵活
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生活化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还存在着教材内容不够灵活的问题。受到现实环境及各类因素的制约,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无法实现教材内容的极速更新,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加贴近生活,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速度、距离、时间等问题时,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交通工具进行分析。
对于速度、时间、距离这些和生活非常密切的知识,学生都非常熟悉,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并没有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也没有开展生活化教学,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索。另外,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味地灌输知识,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无法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以上现象频频发生。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不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无法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有机融合,也不能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4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化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具有生活化气息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将抽象性的教学内容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从而引发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室及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具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的事物,如,三角板、晾衣架、自行车,桌面、黑板及墙面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并在对实践生活中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应用实例,来分析各个图形的特征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加深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2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以此实现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如在教学“加与减”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训练的例题“25+13+34”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转变为日常购物的场景“明明去超市购物,文具花了25元,水果花了13元,日用品花了34元,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了亲切,又增强了训练环节的趣味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抽象数学问题的讲解,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教学的心理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节时,学生很难进行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钱币的表示方法进行讲解,如将1.5讲解成一元五角,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概念。
4.3开展具有生活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具有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钟表模型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就认识了时针、分针、秒针,并加深了记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考虑数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活动轨迹,让教师基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数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在熟悉数学真实场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感知数学世界,为后期数学学习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如意.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
[2]曾立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6.
[3]侯春玲.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37.
[4]苏永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