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小衔接一直以来备受五华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高度重视和关注。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还会影响幼儿以后的教育进程。同时,幼小衔接也是学前教育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我区幼在儿幼小衔接的道路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幼儿不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工作的解决和应对策略也是摆在教师及家长面前的重大问题。
关 键 词
幼儿; 幼小衔接 ;存在问题 ;小学化倾向 ;应对对策
一、幼小衔接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如果“幼小衔接”不顺利,孩子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有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因此,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是我们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五华区公办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方面
在和家长的沟通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进心理而超前训练,竟将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过幼儿掌握。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专心,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方面的问题分析
1.“幼”“小”衔接工作的脱节
我区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幼儿园以: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确定教学内容,以幼儿的游戏,教育教学游戏化为主。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2.大班的教学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大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大班教师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对老师要听话,不许顶嘴;上课要专心学习,不许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的,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有时间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缺乏专业的层次性知识培训和教研。
此外,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责任重大,幼儿园和小学的也承担着同责任,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大多数幼儿园由于工作压力重大,教师虽然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生活,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生活了解不够全面,不能良好的帮助孩子度过此阶段;小学低年级教师对于出于学前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了解还不充分。所以,在师资上缺少能够有效实施的专业教师,以及幼小衔接沟通不畅等问题。
三、 幼小衔接问题解决的策略分析
(一)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才是帮助孩子长远发展。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上,教师应该和家长共同合作,加强联系,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坚持把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应该首先明确此阶段的特点。当孩子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时,首先,家长应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样家长才能懂得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长应了解孩子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快乐学习”为主,而小学中学生必须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不论是否感兴趣都需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从幼儿园的以注重学生快乐、营养、健康为主转移为以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为主,家长都应该帮助孩子快乐学习,不要让孩子在本身就感觉到压力。再次,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配合。了解孩子的变化,听取老师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要超前学习,给孩子造成压力。也不过分溺爱,抑制幼儿发展。尽量做到平衡掌握。在树立幼儿自信的同时给予正确引导教育,帮助孩子华丽的转身。
(三)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顺利度过小学是幼小衔接的最终目标,因此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园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了,教师们经过实践和思考,才能更加专业,总结出真正符合孩子的幼小衔接理论、经验,保证孩子们有效度过关键期,帮助孩子华丽转身尽快适应幼小衔接。
四、结论
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赖瑛.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3(9)
[3]赵旭曼. 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7)
[4]高敬. 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90
[5]王后玉. 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12(1)
[6]秦志敏. 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12(20)
[7]杨凤芹. 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