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顾代平
[导读] 游仙区刘家中学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8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二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培养 激发 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学生怕学数学,甚至是讨厌数学,症结就在于对数学缺乏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 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 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 、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 、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使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 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故事法。 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 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锝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

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 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2创设问题情景法。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3.教具法。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 ,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4.竞争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 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体验成功法。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惟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结束语: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昧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地学”的最佳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