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王小维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王小维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推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门更注重对学生人格、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教学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口述笔录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本质上得以改进,而新教育理念与传统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这也为当代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1把课堂学习位置归还给学生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可以紧跟时代的步法,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小学数学较为抽象,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把课堂学习位置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以及解决,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有效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可以充分被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经过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观察探索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家中都有闹钟吗?在闹钟上有指针与格子,它们有什么作用?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时钟画面,对指针和格子的含义进行思考和探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以具体目标为导向推进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涉及学生方方面面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教学目标,并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此外,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太远大也不能太保守,从而影响教学进程,适当的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发挥,实现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对知识的侧重点都进行深入讲解,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教师应该由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引导者,只需要组织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充分发挥自身智慧解决难题,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教师要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绝不教,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绝不做,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总之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
        3合理安排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度。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课堂讲述的相关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进度的安排上,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需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提问教学方法,是数学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照顾每一个学生,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进度。但是,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下,依旧有一些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使得这一类学生逐渐沦为班级的学困生。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另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能够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一些基础知识的训练任务,加强这一类学生的基础能力,如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表面积公式是什么?而对于能力较强或者中等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深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对应的训练内容,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既可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学习的成就感。
        4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并不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来说,他们认为在课堂中将教材的知识点讲授完毕,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就基本完成了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师的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小学生具备极强的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与概念,逐步形成系统性更强的逻辑思维方式。抽象是小学数学的显著特点,教师利用实际动手操作的指导方法,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实体化,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
        5对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创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欲望,还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接触,使学生可以学会从实用的角度入手,对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和掌握。在创建生活化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形式,或者是利用组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在多种形式的生活化情境中,对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学习和掌握,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游戏,教师说出口令:向右转、向左转、后退一步,学生跟随口令进行运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新课内容进行导入。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降梯、风车、推窗户、直升飞机等等,指引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结语
        无论什么教育都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缺乏创新,小学生对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问题理解的困难性,得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详细阐述了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措施,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确保课堂效果,利用情境教学建立自主学习课堂,重视学生感受加快学生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明显加强,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65.
        [2]苏韩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6(18):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