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改进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翻转课堂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翻转课堂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教师需要清楚地认知到传统教学的弊端,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尽可能地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能够打造良好的师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学习氛围。此外,翻转课堂模式能够从实质上实现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讲堂。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改进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或Inverted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为了帮助缺课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课堂教学内容,再通过YouTube把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让缺课的学生有机会学习错过的课程。后来,他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学及其他权威学术中还没有严格的定义。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该模式的普遍认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多维环境中开展教学互动的过程。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及定义不难看出,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外内化知识”的过程翻转为“学生课外接受知识—学生课堂内化知识”,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
2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2.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视频的制作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前给学生发放学习视频。教学视频要紧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视频内容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PPT和课后练习等。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视频学习。同时,学习任务的设立,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学习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如果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本功没有做好,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时,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答非所问、对探讨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根本不理解等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教师要将课前学习任务与开展课上互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课上提问、小组间竞争等方式,促进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提前做好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活动交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目的为导向,针对学生特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差异,在充分认知学生的基础上,为开展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2做好课堂设计,渲染课堂氛围
        课堂活动在翻转教学地位中占很大的比重。课堂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充分展开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经过教师的指导,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别情况下,还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要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要保证组内学生,既要性格平衡,也要小组间学习实力平衡,要做到小组内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搭配。这样的搭配,可以使外向性格的学生,引导内向性格的学生开展讨论,学困生和学优生相互交流。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得到启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在课上通过投影仪投放试题,开展“四边形数学知识抢答游戏”: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所需题目,设置10道必答题和5道抢答题;必答题由基础知识到中等难度,每道题6分;抢答题设置为高等难度,每道题8分,总分100分。教师通过合理的难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竞争式学习;对获得竞赛第一名的学生进行奖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荣誉感。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竞赛的方式,以竞赛奖励制度为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营造学习的气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仅依靠期中或者期末的一张试卷判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是非常片面的,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这种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有了很大变革,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栏目,有预习栏目、课堂教学资源、课后复习任务以及教学评价等栏目。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选择自己需要进行的任务和学习。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对每一个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评价并说出改进建议。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并进行评价,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进,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推动学生进步和提高。
        2.4打造良好的师生情,构建合适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能够让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进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慢慢从一个传授灌输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摆渡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知到自己不是教学的主角,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独立,但是也不能忽略自己在整个教学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打造良好的师生情。同时,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来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可以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扮演好一个“摆渡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前行,并且走的高、走的远、走的顺畅。
结束语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十分必要。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相关策略,以期能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薇.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55.
[2]肖文纬.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9(06):14-15.
[3]王桂荣.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72.
[4]荣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