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研究马永英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马永英
[导读]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方式都是不断地在完善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方式都是不断地在完善进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一些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给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启蒙时期,教师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思维基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强调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强调不是要求教会学生多少课本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的思维。数学学科逻辑性很强,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起了教师让人敬畏的威严,“教师为尊”是要传递一种尊敬师长,不耻下问,谦虚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刻意要将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身份对立起来。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多和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大胆质疑,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培养创新性思维需要大胆的质疑,有质疑才会有批判,盲目遵从教师的教导,会让学生变得依赖教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习惯。
        小学教育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懒惰心理,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不讲的,自己也不多想,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更不敢对教师的教学的内容发表任何看法。这种潜意识会阻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会认为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对的,即使有疑问,也会慢慢劝导自己,慢慢说服可能自己是不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缺少批判精神,降低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知识不加思考和过滤,只是一味的盛装和接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多倾听学生的内心倾求,培养小学生积极活泼、热烈求知、不断质疑、敢于批判的学习作风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推行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由教师指导,通过一些案例和原理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最终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而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自我提问,进而解决问题的思考意识。探究式教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问题意识是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应该认真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只要学生敢于问问题,即使讲错了,也要给予鼓励,消除学生害怕向教师提问题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该有耐心,不多去判断对与错、好与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自我设问,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问题方法。比如:第一层次的问题:这道题为什么用这种解题方法?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第二层次的问题:这个道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考查?第三层次的问题:我这么提问对不对?各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三、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没有规矩,没有束缚,让自己的想法自由的想象,尝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会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这也无形中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一题多解教学法通过一道题目利用多种方法来解题,这种解题训练方式比较适合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下面以一道题为例:
        比如,AB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快车每小时走50千米,2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求慢车每小时行进多少公里?
        解法一:先求出快车的行程,再用AB两地的距离减去快车的路,剩下的就是慢车的路程,再除以2小时就是慢车的速度。
        解法二:先用AB两地的距离除以两车相遇的时间,得出两车的速度的总和,再用速度的总和减法快车的速度,就可以得到慢车的速度。
        解法三:假设慢车的速度是X,由总速度×总时间=总距离可知,2×(50+X)=180,由此求出慢车的速度。
        解法四:假设快车与慢车的速度相同,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50)×2=200千米,比AB之间的实际距离多了200-180=20千米,则表示慢车在2个小时内少行进20千米,每小时少行进20/2=10千米,则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0-10=40千米。
        一题多解,让学生明白求知过程的乐趣,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的层次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学生们通过一题多解,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不断的举一反三,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每种解题方法不分好坏,都值得鼓励。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各个方面不同努力的。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更加要重视创新性思维,自己主动的去锻炼自己的思维,遇到问题多主动思考。从客观条件来说,要打破一切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灌输到每一堂课,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路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62-63.
[2]卜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J].中国教师,2016(S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