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会一直伴随我们成长,我们想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由我们的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兴趣,才能自愿地积极地去做,才能达到我们的想要的结果,我们都更倾向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这就是兴趣。学习兴趣,往往跟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是热爱学习的,他能在学习中体会乐趣,每当解出题来,都会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起到的作用,从古至今,大多数发明家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的兴趣有关。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行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和重点。在教育行业中,学生各个学段的学习兴趣培养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关键,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并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涵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展开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新的研究课题。在小学阶段,受到生理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受到兴趣的影响很大,而学生也很难记住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校方,还是一线数学教师,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借助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体现出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从而为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设计的观念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引导作用,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课堂中学生的观念,也忽略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一味地给予学生灌输知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下,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保持着之前的陈旧教学观念,没能完全适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完成新型的教学设计,从而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教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缺乏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会大量做题,不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一定的问题。此外,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措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在讲台下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学生永远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际上,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也在提倡素质教育,转换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如果教学过程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就只会制约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核心,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实施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而不是决定者,在给学生提供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传输更多的学习技巧。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进课堂中来。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多运用鼓励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多运用鼓励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以及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以一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只负责书写以及记忆,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意识,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长期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中开展学生间的小组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采用教师单独的口头教授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中,学生在课堂之中只能成为一名被动地接受者,这样的教育模式大大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时,需要更多地展开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需要急着给出问题的解决答案,可以将问题提问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学生的角度之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讲解在数学课堂中的比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问题多思考,有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借助各种幽默、有趣且能让课堂活跃起来的方法,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等,以此找到学习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应掌握正确的方法、路径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我国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新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1):165.
[2]李贵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19-620.
[3]谢显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88-490.
[4]孙会军.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技资讯,2019,17(30):133-134.
[5]刘伟.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