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相对较为基础,但范围比较广,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且学习内容需要大量记忆、计算与理解,难以掌握,尤其是对于初三学生而言,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更需要较好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当下初三数学课程教学中复习课程的开展,探讨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习题训练
引言:
初中数学相对应用性而言,逻辑性的要求更高,一方面,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把基础知识的逻辑概念理解并掌握,另一方面,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举一反三,在实现对于问题更深层的探究。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疑难问题时,要能够借助发散思维,在基础知识中迅速获取对应的解题“钥匙”,然后实现对于题目的解答。
一、巩固基础知识
在开展习题训练时,一方面是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学生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习题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对于考察较简单或已经掌握的知识题目能够直接透彻的理解并完成作答,而对考察于较难或理解困难的知识点的题目,则反复出错,这说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待巩固[1]。“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在提升习题训练有效性时,要避免一味的题海战术,发现问题的核心要点,进行击破,达到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如果不能够较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将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完全区分开来,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不同的方程类型进行罗列,并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的知识点[2]。通过这一系列的复习行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记忆被唤醒,教师趁热打铁,通过专项训练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升习题训练的有效性。
此外,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上,常常会出现解题过程,由于思路不清晰,导致遗忘了已知条件的情况,然后返回到题目当中寻找,进而导致解题思路更加混乱,不知道哪个已知条件可以运用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缺乏整合能力,在做题过程中,顾此失彼,其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推导思路不清晰,导致实际应用过程中,逻辑混乱。因此,巩固基础知识,是尤为必要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学会理清思路的办法,在能够在巩固复习中取得成效。
二、活跃课堂氛围
习题训练是强化学生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习题训练本质上并不是强调“多”而是强调“精”,很多教师在开展习题训练时,习惯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来进行训练,实际上,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学业负担重、压力大、课堂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容易起到反效果。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习题训练,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习题训练的质量与有效性。如在开展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的相关复习事宜时,教师可以从习题本身入手,实现趣味化的习题训练。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从审题开始,从审题入手,结合题目的具体考察内容,引导学生先运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将题目中所运用到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第二步则是通过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回忆之上,对于一些同位角、内错角的概念的阐述,在这一步当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调动课堂氛围的教学方式,如抢答、击鼓传花式作答、接龙式作答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第三步则是通过分析题目给出的图中,一些关键信息的分析,如内错角是否平等,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运用已知条件推导未知内容,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强化课堂学习氛围。通过三步走,将问题从理论基础内容到问题的延伸内容都进行一遍梳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掌握知识脉络,进而实现习题训练的有效性[3]。
三、提高解题技巧
习题训练是需要解题技巧的,一方面,不论是课程教学本身还是对于学生考核时展开的考试,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既要保证作答完整,又要保证作答的正确率,就需要通过解题技巧,来快速准确的进行解题。而解题技巧本身,也是习题训练教学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解题技巧的学习,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又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题目时,准确找出题目的主要解题要素和误导要素,形成对于信息采集能力和处理能力的锻炼。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如在对于“全等三角形”展开解题思路的分析时,教师就可以融入对于解题技巧的教学工作,来辅助学生学习解题技巧,并提高其运用能力。首先是拿到对应的题目时,学生首先要判断该题目考察的具体内容,如果考察的题目与角平分线、中点等内容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进行解题。如题目本身为等腰三角形,考察的是中点,就可以利用中线延长,并构造全等三角形,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4]。其次,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如对于同一考察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寻找同类型考察题目中的共同点,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直接进行判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习中开展习题训练,是帮助学生强化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复习的内容多,范围广,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提升习题训练的氛围、方法或技巧的学习,以此来强化习题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玉奎.把握中考方向备考有的放矢——浅谈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之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14):152-153.
[2] 陈利科.探究提高初中数学练习题教学效果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2):11-11.
[3] 曾祥利.提高初中数学学生复习效果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6):254-254.
[4] 龚波.夯基础 强训练 提质量——中三数学复习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4):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