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同时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农村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创新设计,坚持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提升农村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生;物理教学;课堂教学;主动性;反思;策略
引言:
新课标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物理教师要尽快转变身份,尊重学生主体作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时时有教师的鞭策和指导,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主动去获取,这就体现了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所以在农村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农村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将一部分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基础。
一、农村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要求由一定的限度,主要目标就是加强对学生理解、推理和分析物理现象能力的培养,掌握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说明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当前在农村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对教材分析理解不透彻,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甚至教学氛围呆板无趣,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缺乏了解,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去背诵记忆,没有教会他们理解和分析的办法,使学生跟着教师思维走,缺乏自己的见解,影响了物理的教学效果。初中学生一般思想活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初中物理的许多知识和物理规律深奥难懂,假如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强,主动性差,就会失去学习的良好机会。新的教学形势下,尤其是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充分对教学进行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提高农村学生物理学习主动性的反思及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的物理规律知识又枯燥难懂,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的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让物理知识生动起来,寓教于乐,学玩结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情境创设教学的价值。除了常见的生活化情境,即教师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创设的情境,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可视化情境,利用故事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通过提问给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等。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知识时,由于这节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动漫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在这种可视化情境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并掌握本节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述一些小故事,尤其是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牛顿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等,通过这种故事情境唤醒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温度,促使学生向这些优秀的物理学家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新的课标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自主合作学习,大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可以自主的引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理解的不深不透,实际教学中经常走向单一化,把小组讨论学习等同于合作探究学习。其实,小组讨论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形式,这就需要老师做出科学的选择和引导。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流的强弱》时,老师把学习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怎么表示电流强弱;二是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再联系教材对电流表进行全面的认识。老师把电流表连接到电路上引导学生读出具体的数值。最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流大小的测量。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的理解掌握电流强弱的有关概念,很快掌握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老师通过借助实物操作指导学生,比单独讲解教材形象得多,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明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方法,不但优化教法意识,精心筛选教法,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强化资源整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当前,虽然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较为固定,对学习的范围进行了限定,但是老师按照实际教学需要,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尤其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物理学习,引入校本课程中,助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老师在加工处理教学的内容时,还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既依靠教材,又不被教材束缚,有效体现新的课改理念,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大部分学生对《两种电荷》比较感兴趣,生活中常常会接触电荷。老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先设计一个实验,使学生从生活的现象介人。老师拿出一把梳子,梳几下头发,把梳子再对准桌子上的小纸屑,小纸屑就会被吸附到梳子的上面。老师再指导学生用直尺进行实验,学生都会积极行动起来,都会形象直观地看到电荷现象。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带点现象,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解释摩擦起火、雷电现象的原理,这样更好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强化课前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包含着许多的内容,其中做好课前准备是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时,要充分调研了解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习方案。课前预习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这一知识时,老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对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看看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会有怎样的变化?对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有效理解。老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三种物质状态产生变化的具体实例,试着讲一下变化的原理。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检查,大部分学生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列举生活案例时,学生大都找到了水蒸气、水、冰的变化现象和具体事物,能够简单阐述相关的原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通过两个预习内容的布置,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意识和阅读习惯,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真切学习体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得以自然顺畅的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物理学习的的主动性,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从多个方面出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进而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其日后在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海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探讨[J].都市家教,2017(11):125.
[2]高长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教材教法,2016(02):110.
[3]张爱春.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做法[J].读写算,2017(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