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增加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变化,在就业市场上唯智是取,重视轻德成为我国教育上的一大问题。小学阶段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大“三心”教育的培养,有益于小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关键词:德育教育;“三心”教育;小学
0引言
由于长时间的道德教育匮乏,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道德失范情况频频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习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至关重要。笔者就当下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以及在德育教育中有序展开“三心”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为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事业进步提供参考。
1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并行,目标定位不准确
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并行,目标定位不准确。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我过大部分学校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进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将德育教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在二者的关系程度上,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工作范畴之内,如果将政治教育当成德育教育工作来开展的话,在某种意义上,将会弱化德育教育的成效。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理想的人、有纪律的人,把“四有新人”的培养当成现阶段学校的主要教育目标。然而我国大部分学校,在展开德育教育的时,无形中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以至于道德教育开展无法满足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小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的执行力度较弱,一味的跟时代发展,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加入现阶段的政治内容,以至于小学生根本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体现了德育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的现象。
1.2德育方式“含金量”低
目前我国大部门学校都在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具体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上期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无法对德育教育方式吸引,对德育教育内心排斥,应付心理较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而是根据老师的主观思想,片面的将现实社会中的德育思想添加到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内容里,致使学生不明白其真正含义,因此对其产生厌倦心理。第二,针对现实生活中影响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因素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决,导致德育教育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贴合。第三,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方式过于形式,例如,我国每年都会有许多与德育教育有关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往往学校会倡导学生给妈妈制作一个卡片,向妈妈说一声感谢,妈妈辛苦了等,在雷锋学习日,学习往往会倡导学生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乐于助人。在此种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程序化,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真正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2小学德育教育中“三心”教育策略分析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既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组织者也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这就要求小学老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小学生做到深入的了解以及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三心”教育由于其自有的情感因素,学习老师如果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信任、包容、理解的和谐关系,对学校展开德育工作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深入“三心”教育内容,有益于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心是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是人性变得自信和勇敢。孝心是蜡烛,照亮暗淡的心田,使人性变得真诚和有爱。责任心是太阳,温暖冰冷的心田,使人性变得诚实和善良。
2.1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现代人最应当学习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或者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在生活细节中找到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孝心教育,例如,放学回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双休时,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如果父母生病了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好父母的身体;外出玩耍要及时向父母说明情况,向父母说明具体地点,防止父母为“我”担心;时刻保持乐观心情,学会体谅父母,不对父母及家人乱发脾气。从这些小的生活细节中要求学生,从小的生活细节中教会学生,从小的生活细节中使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吸收。
2.2爱心
小学生伴随着年龄的的增长,对于“爱心”都会有深入的理解。爱心应用与我们实际生活的每个角落,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可以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任何事物之间的。针对“爱心”教育的开展,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加强紧密合作,可以借助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例如,下雨天孩子放学把伞借给了其他同学,而自己却淋着雨回家,衣服又脏又湿,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够因为衣服脏去责怪孩子,而应该针对这件事情对孩子提出表扬,表扬孩子乐于助人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爱心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爱心度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责任感的萌发,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到家庭,慢慢地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层次,同时可以提高自我要求,遵守学校纪律,保护公共物品等。
2.3责任心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责任心相关的事情,例如,放学回家的路上,由于学生的调皮好动,不小心把停在小区路边的车划了,学生担心自己会为此受到父母的惩罚,大部分的学生会将此事埋藏在心底,不愿意为这件事情承担,即使家长问起来也会当做什么事情没有发生;由于要向业主赔偿,部分家长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费用,回到家里将孩子狠狠的打一顿,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从这件事情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都存在责任心缺乏的情况。为此,学校在开展“三心”教育工作时,要加大对责任心教育的力度。责任心的教育与学校与家庭都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得到家长的全力配合,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学生责任心的教育,家长也必须要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具备责任心,综合素质要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推进中,培养出具备责任心的优秀学生,促进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结语
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三心”教育工作的深入展开可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能瑜. 以绘本阅读促进低年级“三心”教育的实践[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793-794.
[2]吴佳泉.浅析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