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小学德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然后开展传统文化社团,传承传统文化;最后开展朗读比赛,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由于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且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小学教师要逐步渗透其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德语的教学,逐渐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逐渐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小学德育课堂;小学教师;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进一步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古代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小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的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的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下文针对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引进,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由于小学生年龄所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进程,为后续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做铺垫,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方面发展的能力。小学德育教育也就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它主要包含了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基础内容,这门课程对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来创建文明社会。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渐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经百年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教师针对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向,由于小学阶段使小学生接受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小学生很可能受教师所影响,对世界观以及人生价值观有所转变[1]。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极其重要,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苦难险阻,使得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人才往往都是从小抓起,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小学生的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具备的好青年。
2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2.1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通过了解后,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进行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并以此逐渐渗透传统文化。小学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宣导,让学生充分掌握其素材内容,由于课本是德育教学的物质文本,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课书中的基础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后,并加以延伸传统文化,让学生加以重视其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抓住合适的时机,将德育的教育效果真正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逐步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其中四大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可以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端午节要来临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准备粽子,在学生吃粽子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端午节的由来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的节日,并以此逐渐渗透屈原的来历,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备案将这些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中,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加以记住。以此提升学生德育教学的素养。
2.2开展传统文化社团,传承传统文化
在课外活动中,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开展课外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以此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初目的[3]。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记载在史册中,由于受小学生年龄所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大部分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一类的视频和电视,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先通过提前备案,将有意义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整理好资料,做成动画版,让学生能够对其有兴趣,然后借助多媒体的软件,进行幻灯片播放,让学生进行参观并加以学习其文化知识,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较为好的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剪纸等艺术文化,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技能。教师在学校内,可以进行开展传统的文化社团,因为中国人要有独特的中国风,有些具有民族色彩的技艺,需要被传承。在社团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报名参加,选择其擅长的艺术进行加以学习,教师也可以借鉴古代的擂台比拼让学生们之间进行切磋才艺,在校园中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从而提升学生们综合全面发展的能力。
2.3开展朗读比赛,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在上小学德育课期间,在学生完全掌握其德育课基础内容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此让传统文化在德育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升华。每个民族的发展和凝聚依靠的都是传统的文化,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4]。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小学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朗读比赛,比赛可以在室内开展,也可以在室外开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德育课程所学内容完全消化后,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像“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而符合小学生学习的作品,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让后分组进行pk,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组员之间的凝聚力是多么重要。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阶段,然而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过程,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自身的优良素养。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要逐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课程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由于传统文化是我国几百年几千年历史的结晶,它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知识中,能够不断激励小学生的成长,从而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静.论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才智,2019(36):144.
[2]左超媛.试述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76-77.
[3]吴科. 浅谈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C]. .社会发展论丛(第一卷).: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3.
[4]陈甜甜.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