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潘喜娟
[导读]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加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
        摘要: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加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史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针对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析,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史料教学法方面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效率

        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吸引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是史料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不应该过分随意,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史料应用到课堂上。科学合理的史料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史料与历史教学内容息息相关
历史是对人类在过去发生的事件综合性的记录和探究,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任何人的意识改变而改变。历史教学内容就是历史学家在对客观存在并且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的历史资料,可以说历史的教学内容就是从大量的史料中提炼出来的精髓部分,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教学内容,而且还是从历史教材的根源出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这门学科。
比如,在高中历史“戊戌维新运动”的授课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课本编排内容讲述戊戌维新的内容、最终结果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场有皇帝直接参与、符合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最终会失败。因此,在教师授课之前,应该搜集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在正式授课之前,向学生讲述光绪皇帝没有实权,真正的掌权者是慈禧太后以及封建统治者不会触及自己根本利益的前因后果,通过这些背景信息的引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价值以及留给世人的经验教训。
(二)史料教学法与历史教学目标相吻合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历史的研究范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意识,形成独立思考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史料教学法从史实出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历史知识,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红军长征”的授课中,高中历史老师可根据历史记载,向学生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感人肺腑的故事,学生们在先烈们经历的苦难中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二、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今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几个建议。


(一)史料选择要真实并且符合教学目标
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论从史出”,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向学生展示的史料一定要有足够的依据,史料的真实性是影响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版史书或网站,保证史料来源真实。
另外,史料的整理选择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且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史料。史料教学法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吻合的,所以教师选择的史料必须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且高中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的史料是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慎重选择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史料,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史料引入要适量
史料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所进行的所有关于史料教学法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展开。高中历史教师在引入史料时一定要遵循适量的原则。若是一两句话轻轻带过,学生往往会在一个走神的间隙直接忽略;若是引入史料的过程持续太久,又会占用太长的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反而耽误了课程进度。这样的做法不仅达不到史料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适量,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把握引入史料的量,若是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而选择的史料也比较多,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史料,若是教学内容太少,也可适当增加史料的引入,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史料引入中产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加入史料的收集与选择
         史料的收集和选择是史料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加入史料的收集工作。高中历史课程安排不多,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堂课45分钟学生并不能充分的同时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引入的史料,所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史料,在阅读大量历史资料之后,学生一定会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比如,教师在讲授完一堂课之后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下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在课下完成小组内讨论,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史料汇报,每个小组规定一定的时间,把握好课堂进度。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包括史料的搜集、选择、讲授过程等方面的细节十分关键,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史料,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必要时鼓励学生一起加入史料的搜集工作。一切为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而服务。
姓名 :潘喜娟
出生年月 :1987.9.26
性别 :女
籍贯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
最高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历史
邮编 :236000
单位 :阜阳市插花中学
联系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西路港利上城国际小区
电话:1585580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