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刺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 念 苹
[导读] 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摘要: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多种刺激策略开启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课堂活力。
关键词:问题刺激;教学;思维 ;运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格思里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建立的联结,联结形成,学习也就完成,这是一种全与无的联结。”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对话的关键时刻,利用有效手段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创造多重情境刺激来激发课堂活力,强化学生的观察、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让新课程有效课堂成为琳琅满目、色彩诱人、令人流连忘返的“商场”,让学生一进入其中,就完全被迷人的情境所吸引,感到惬意,感到轻松。
一、以“新”的语言刺激问题,开启思维的大门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实施语言刺激,它刺激的是人的学习表现与状态,而没有刺激学生所研究的问题。当发现哪位学生学习“溜号”时,通常用讥讽和嘲笑的语言给予刺激。这是传统教学的语言刺激,其刺激的收效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新,即追求创新的意思,用巧妙的构思去组织教学语言,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新异语言来刺激问题对话,使学生大脑皮层中产生出强烈的兴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开头语上求新,那么就可能出现石破天惊、突出主题的效果,整个课堂教学就像高山流水。因此,要求新课程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导入新课时,要做到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思索、激发兴趣,给学生留下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促使学生以强烈的听课欲望来学习。如果在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问题对话的关键点,在问题对话的衔接处以新的语言给予指导,能够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与对话,有可能促成教学高潮的出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语言刺激,激活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媒体刺激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新课程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媒体而媒体,把过去的灌输变成了“电灌”,我们要有效使用媒体技术来刺激所探讨与研究的问题,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在问题对话过程中,需要教师呈现大量的有关教学问题讨论与研究的背景资料信息。背景资料的呈现要恰当、到位,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所以,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快捷性、丰富性等特点,以最大的容量来呈现背景材料,为问题对话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领域,达到刺激问题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使失掉它开始时对重要知识点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引起兴趣的效力。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将学生带入了新奇的问题对话情境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三、用情境刺激问题,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传统教学无疑是个挑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需要设置多种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有效促进学习与对话的情景世界,让他们在那里畅想与遨游,在那里实现问题对话,在那里实现思维碰撞。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景刺激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激活想象思维。
        我们可以用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问题对话。一般来说,师生的问题对话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心理表现,可激发不同程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适当创设学生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问题对话。
        我们还可以用实验情景来刺激问题对话。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实验情景,通过实验,让学生全员参与,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对话中。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可以直接刺激原有的认知经验,最终使问题对话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和延伸。
         四、运用情感刺激问题,激活生命活力
        情感是人堆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研究表明,情感能影响和调节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因此,良好的情感状态可以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会对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记忆、操作和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我们常说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度的体验状况。老师的欣赏、同学的羡慕、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教学环境的舒适优美,都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刺激问题,动之以情,刺激学生心灵之深处,激发其原始冲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兴奋的情绪、热情的关注、勃勃的生气、殷切的期望都会转化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多么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因此,良好的情感状态可以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会对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记忆、操作和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刺激问题,动之以情,刺激学生心灵之深处,激发其原始冲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五、演示刺激问题,激活知觉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演示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用多种教学演示器材,进行及时、恰当、准确的教学演示。通过多种演示来达到刺激问题的目的,激活学生直觉思维,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演示比语言描述、图片展示更加真实、实在,也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问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课堂问题刺激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充分运用教学机智,选择最佳刺激方式,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