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也要加以创新。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困难,但为了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的办学层次。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育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理念进行教育管理,分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基本修养。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内容,可以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工作便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设发展。
1学生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
在学习和贯彻党的报告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创新,则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和要求,坚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求方面出发,加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样一来,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不断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对学生教务与管理工作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规划和教育内容进行有效制定,不断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和评价方式,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的引导。而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可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这样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和内容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全方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育人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通过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协调组的方式,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学生管理人员工作之间的有效政治思想沟通和交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发展,让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困境
2.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空泛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即既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教育,也要重视保证思政教学的实践性。只有将学校的思政课堂与社会百态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学生才能从中有所体会和领悟。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目标过于空泛的情况,教师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不能结合实际情况,也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能深入落实到学生身上,甚至某些目标已经超越了高校学生的认知范围,这样并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时,不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在批评学生时没有采取正确、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从而很容易使学生对此产生反感、抵触的不良情绪,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多方面不能和谐发展,由此一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少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是思考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最主要的还是对党的路线、政策的宣传和宣讲。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认识还是比较肤浅,没有实际的效果。
3学生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
3.1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流平台
“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是现代教育管理无法避免的潮流,在面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时,“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做到适应潮流、因时制宜。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我们要能够结合新的教育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设计一个“追踪式”的交流服务平台。适应时代潮流、拓展网络教育平台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点。网络交流平台必须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服务、多样管理、安全指导为一体。在这个网络平台当中,高校可以设置对学生安全知识学习的特点分析与学生安全教育个性化、针对性地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安全意识,学校可以通过“追踪式”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学生排除周围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隐患,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3.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管理模式的人文特点,使学生能够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管理的工作效果。在高等院校教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学习生活的各项内容。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探讨分析,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目标,将学生的想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内容。故此,高校辅导员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工作内容时,应当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内容,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通过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文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贴近学生生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便于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适宜学生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
3.3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领效度
从文学视角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需要促进两者的衔接,发挥其根本性效度。因此,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管理案例,加强思想的引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意识,进而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正能量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学生人格素养,规范学生言行举止,进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引领效度,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载体,促进正能量思想的传递与弘扬。因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视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合,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经贸实践,2017(23):228.
[2]王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在新时期高校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63-64.
[3]张丽平.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5(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