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张雷昌
[导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创新与改革,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受到了教职工作者的重视。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创新与改革,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受到了教职工作者的重视。农村地区教育由于教师资源,教育条件以及教育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对农村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好自我管理能力,对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当今现代化教育的共同目标。正所谓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教育的重点不光要放在课本知识上,更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做出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农村学校;自我管理;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沿着新课改的实施方案,农村小学教育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农村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水平,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已是现代农村教育发展中关键点。因此,小学时期的教育,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也同样不容忽视。教职人员应当在有目的、有策略的前提下,开展对农村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激发,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让家庭教育也能深入其中,为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保驾护航。
一、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采取主动控制与协调班级各项事务以及不同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是提升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管理方向的不足。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在管理本身,而是让学生处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自我管理也能培养小学生的独立个性,有效减少小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依赖性,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进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也能让老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一面,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无论是平时授课还是组织任何活动,教职人员通常处在主导的位置,这不仅加大了教职人员的工作量,长期以往让学生也会处在被动之中,形成班级一切“跟我没关系”的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职人员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角色,合理把握管理制度,让小学生真切认识到,作为班级的一份子也应该为班级做贡献,并通过激励的方式,鼓励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由被动转向主动,为班级的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班级团队意识和正确的管理观念,在不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情况下,还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事务中,创建出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班风,在全班互帮互助下,共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举例说明,教师可在班级内设置多个不同岗位,如学习委员,各科课代表,体育委员,文艺文员,小组长,班长,等多个班级职务,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并能拥有不同岗位的管理机会。

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更有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教师还可与全班学生共同拟定班级规范制度的条例。班规的制定对于小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它不仅可以顺势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对班级自主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职人员可以利用班规发挥“魔力”,通过全班商讨性的结果,与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执行力,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让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切身感受到融入班集体的快乐中。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教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将学生们的若干意见进行统一与总结,并规范班规内容,以便同学更好的理解与实施,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除了对班级硬性条例的制定以外,班主任还应该调动学生为班级选定一首班歌、设定一句积极向上的班级口号等,以此借机活跃班级氛围,增加班集体的归属感,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因为是其中的一份子感到自豪与骄傲。
(二)利用鼓励促进自主管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生们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当老师夸赞某位小朋友算术又快又准确的时候,他不仅会感到快乐,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无形中提升了兴趣感与自信度。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状态,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们树立自信心,并加速促进自主管理的能力。
(三)家校结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单靠学校与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学校大力提倡将家庭教育融入到现代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家长也要让小学生参与到家庭决策当中,无论是家中的大小适宜,都要给予他们提出意见的权利。让他们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完善学生多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帮助小学生认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除此之外,家校结合能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并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对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家长来说也增添了许多便利。这样的结合方式,能使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职工作者应该有策略、有目的、有意识且科学的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教职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尽量选择适当“放手”,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通过正确的手段引导小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并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教职人员应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多方面“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最后,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践,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除此以外,家庭教育的融入更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美红.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方法[J].商情,2017
[2]陈平.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3]栾运利.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6
[4]高淑云.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