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环境教育浅论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黄金
[导读] 美术教育作为重要德育的教育方式之一,不仅仅是传递和架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在传达一种生活的观念和态度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重要德育的教育方式之一,不仅仅是传递和架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在传达一种生活的观念和态度。在今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而美术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载体,其地位日益凸显,让人们在享受视觉快感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大自然中的素材结合到美术创作中,通过渗透和融合的方式,把环保意识渗透在美术教育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环境教育。
        文章以小学美术教材为例,从美术情境、手工制作、绘画设计、美术活动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在美术课堂实施环境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分  类】 美术  美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   环境教育  课堂渗透
【正  文】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让全社会的人提高环保意识,归根结底要从教育抓起。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加和新一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在环境教育中的载体地位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需要。做到“环保无小事,从娃娃抓起”,课堂教育是最直接影响和传播环保观念的途径。
一、美术课堂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学科优势
         美术教育"以美育美"的教学理念,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优势。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因为对鲜艳的颜色充满兴趣,他们可以率性而为,按照自己的想法涂鸦,也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综合考虑美术教育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等因素,可以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养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尚处于一种初始的朦胧状态和建构时期。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本源的自然知识和环境知识传授给儿童,让儿童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知识,建   构  他 们 关 心、热  爱 大  自 然 的 观 念、培 养 热 爱 大 自 然 、热 爱 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在美术教育中,可以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作为教育素材,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奇妙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情感。在小学时期实施环境教育是一种建构性的环境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二、美术课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
1.在绘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家乡的小河》这一课时,我   准   备   了   这    样  一  张   画  :在  一   条   小   河   里   ,河   水   乌黑乌黑的,河上还飘着一大片污物,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鱼儿为什么在痛苦地挣扎?”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不能呼吸,快要死掉了,所以鱼儿在痛苦地挣扎。”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让学生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里,如果水被污染了,鱼儿就会死去,只有我们不向水里乱丢乱倒脏物,保护好水的清洁,这样才能让鱼儿有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堂绘画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并增加了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次,通过绘画主题活动达到环保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

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孩    子    的    想   象   、创   造   ,采   用   剪   、贴   、画    等   不    同   的    表    现    手   法  、内   容     表     现   人   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再则,写生课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我经常带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砍伐树木、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
        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学生主动意识到创造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手工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其内容在选择材料上本身就可以直接体现环保意识。如手工课中的《撕纸添画》、《蛋 壳 拼 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等。在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懂得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并使其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在有最初的成就感的同时教育学生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从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都能有效进行环保 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森林里的动物》、《鸟语花香》,既培 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自身使用材料和卫生方面进行环保教育
   在选择绘画和手工材料上有意识的进行环境教育,既直接且有效。比如:在上自编教材《中国龙》一课时,利用学生日常在小卖部买过的零食的废旧盒子,塑料纸进行创作。孩子们既感受到了制作课中动手动脑带来的成就感,也最直接的感受到了废旧利用的可贵。同时教育孩子们对自己的座位卫生和“随手”卫生的教育,切实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出发,进行环境教育。达到最有效的教育作用。
三、在美术课中实施环保教育的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小朋友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3、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四、注重教育评价中体现环境教育的评价
        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总称。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确保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但美术课始终 没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引起过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新一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观念的改革,因此,如何从深层次更好地改进学生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才是小学美术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适合评价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强烈的刺激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美术课评价环节注重环境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环境教育的意识。
我们的地球能否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孩子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