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存在差异化现象,忽略创新教育过程中全员性、全过程人才培养与实践有机结合。双创教育不仅让学生就业创业,而是学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理应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为社会基础发展输送基础性优质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双创教育;创新教育;中职学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由李克强总理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双创”,同时近年来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系列政策的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产物。从 “双创”到 “三创”——创新创业创造,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
一、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及一系列重要会议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也被多次提到。
二、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存在问题和困惑
(一)创新教育边缘化
中职学校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僵化,从而实施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很难有效开展双创教育,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开展。而且在校中职学生年龄小、约束力差,学校主要以纪律约束,谈创业还不成熟。企业其实更愿意支持相对成熟的创业实践,这个要求对中职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业大多持边缘化态度,难以提供实际性资金或实践基地的支持,限制了中职学校双创教育的开展。
(二)创新教育分散化
对多数学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分散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团队大概有两种载体, 一个是日常的教师队伍,结合自身科研和指导学生竞赛成果、开放实验室等多种灵活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和实施竞赛活动。 第二个是是校团委,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测评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如何整合和激发两个队伍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成为学校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三)创新教育质量粗放化
学校投资不足。在经费、场地、师资等方面成为多数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瓶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人力、物力的长期持续投入,这样才能体现在未来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得以体现。在当前学校办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含蓄而难以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导向力较弱,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从侧面也体现了教师引导力量的薄弱。
三、中职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分析
整体来看,实施双创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三对关系,第一是创新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广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学校要宣讲创业成功者背后有哪些故事。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讲述方式,努力增强学生为国家创新发展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第二是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学校必须打破重创业(升学)、轻化创新的普遍思维,将创新教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程全员全过程;第三是理顺走进课堂和走出校门的衔接关系。双创教育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但目前师资、课程力量还较薄弱,一些学校的双创教育仍沿用大班制授课,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并实施以创业创新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全校必修课程(具体学时参照学校实际培训课程)纳入所有专业教学计划,鼓励探索跨学科、跨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即“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模拟创业+创业体验+创业实践”相结合。这五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各具特色。
二是立足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基础普及+提高培训+创客孵化”的“三级渐进”三创课程体系。基础通用教材包括“大众创业创新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就业之路”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创业,敢于创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二)以竞赛为载体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业创新竞赛
创业创新竞赛是推进中职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的一种最有效手段。绍兴市连续举办了数届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创意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大赛设计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大赛设小发明小创造、 创意设计和创业计划书三个竞赛项目。其中,小发明小创造竞赛,提交的作品应具有专业性,能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生产工艺革新、工业设计和制作领域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作品以实物呈现,并且必须为选手自行设计。
(三)构筑扶持创业实体项目的学生创业平台
第一,建立创意体验室。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建设财经旅游、电子商务、机械设计,通过展柜、视频资料、校内宣讲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现代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和前沿发展趋势,举办专业的创客专场,创意作品展和创意作品展,展示创新创业成果,同时让参观者和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层次的创新,我们将创造一个独特的互动学习和运营体验环境,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感受创业魅力,培养创业精神。
第二,建立创新实训室。
学校通过建设创新培训室和工业品CAD创新设计室,按照四步法:1、创新启蒙;2、创新认知与评价;3、创新技能培训;4、创新实践,这四部的创新人才发展逻辑,来设计培训环节和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创新课程+创意教学平台+配套启发式工程训练+师生互动平台”,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新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能力。具体活动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评价活动、创新技术动手实践活动、创意策划、生活产品创新生产等活动。
第三,增加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政策支持下,各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在校内划定一定区域开创业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校时代就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发明创造转化为实物,同时进行有计划推销。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要结合专业教师的研究领域,充分利用研究室、实验室等便利的条件,给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的平台。
四、结束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创业实践,使学生善于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社会所需的生产力,是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同时创业和就业,更加离不开扎实的专业技能,它是学生参与社会生存竞争的个人资本。扎实的专业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贯穿着专业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胜读,建设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发展的大潮中强化技能。
参考文献:
[1] 何紫莹.中职院校“双创教育”有效开展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9,(02):9-10.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 号[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就“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有关情况答记者问[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5/30/content_5395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