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模块化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模块化教学
1导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促成了人工智能和工业一体化两者的诞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现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都在争先恐后增设数控专业,进行大量投资,建设师资队伍,购买相关设备,为招聘学生做准备。但是,要让学生从学校中学到更多知识和专业技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运用实训教学管理来体现教学,这里的数控技术教学不单只是指实训设备教学,还包括用机械设备以普通车床、普通铣床、钳工等设备来进行实训,中职数控技术在进行生产操作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实践实习、课程实习、上岗生产实习这三个重要环节。
2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训主要包括数控车削、数控铣削以及加工中心的操作,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可以把以前单一的教学形式整合在一个教学模块中体现出来。例如在数控综合加工模块中,选取“印章”作为一个项目载体,学生通过加工“印章手柄”,来巩固前期数控车削编程加工的方法,通过“印章底座”的加工来巩固前期数控铣削编程加工的方法。本项目的实施即可检查学生们对数车、数铣掌握的情况,又可让枯燥的加工转变成有趣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提升。
3中职数控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不能把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真正地结合起来。这是目前较为突出的教学弊端。而中职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这一教学问题已经制约了课堂教学实践性的提高。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3.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部分中职院校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约束,把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分开进行。这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使课程的安排与社会需要没有实现顺利地接轨。这种课程设置使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后,不能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被分割的学习内容也感觉枯燥,产生不了学习的激情。这些情况都导致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他们未来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2教学形式没有活力,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没有活力和生机的。而目前在一些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堂上,几乎都是教育者自己在“演讲”和“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无法顺利地进行互动。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毫无生命力,无法与学生的内心需要接近,导致学生的学习主观意愿得不到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尊重。
3.3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一直是单一的,不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更不能与实际生活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实践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在实际的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习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总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评价依据,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论成绩,而不是学生到底能够运用多少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动力,更缺乏激情。长此以往,这就阻碍了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上的持续攀升。
3.4实训实习难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是需要培养技术型综合人才,知识理论和技术知识开始阶段,需要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数控技术的各种问题,所以校内实习和在企业内部顶岗实习都是难得的机会,学生不可忽略这个锻炼机会。学校设备很齐全,足够学生花大量时间练习,在实践操作中会很危险所以每个实训课会配备两个指导老师,一个管理实训纪律,一个看护学生会在操作中受到伤害,但是实际讲解知识内容太少。
4模块化教学准备
4.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技术学生自身就业效率本身就不高,所以学校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专业数控技术知识和文化课程相互融合,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培养提高学生个人发展能力,在进行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训能力,还有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进而综合两项能力。还需要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对模块教学的反馈力度。培养一批拥有技术和理论综合型人才,让学生自身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实践应用。
4.2开发设计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校在培养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技能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数控技术专业的情况,到当地企业项目中对教学模块进行划分,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状况,还有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保证教学计划能顺利应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当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5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5.1普通加工模块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益进步,机床也实现了数字化,但部分传统车、铣、磨等这些基本实习操作还是不能忽略掉,这是现在数控加工技术上不可缺失的,学生要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基本认识,还有操作方法和零件加工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知识,学生要牢记以免在实践操作中忽视了,可以先进性简单操作和维护车床,进行熟悉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这些工种的锻炼,可以初步建立起机械加工的概念,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工艺知识。例如在普通车工实训模块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车床的正确操作和维护、工件装夹和定位、熟知安全文明生产、回转轴类零件的加工、内外螺纹的加工、滚花及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综合加工等。
5.2数控加工模块
本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控车、数控铣以及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加工。学生在刚接触数控编程概念时还很少考虑工艺问题,会出现刀具选择不当、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这就可能发生碰撞,甚至出现事故。因此可以结合仿真模拟软件实训,让学生在没有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前,在计算机上进行“真刀实枪”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理解与认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床损坏的几率,为学生学习数控加工技术应用技能模块打下扎实的基础。
5.3产品加工实训模块
中职院校需要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比如校企合作、进行产品相互结合教学等,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认知,在岗位中使技能得到提升,从而使得自己能适应公司基本要求,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工作。
5.4数控综合加工模块
通过前期的学习,最终要让学生对数控机床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综合项目,例如“国际象棋”“印章”“小火车”等学生感兴趣的工件,既可学到知识,又能把自己的成果转换成小作品,能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6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上存在的教学问题,学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推动数控技术专业持续发展,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屈永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有效教学尝试[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76.
[2]朱慧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2015(3):181-182.
[3]吕金梁.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产品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152-153.
[4]于正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