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应用,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并不理想,存在技术水平不足、课件内容匮乏、理论化严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学地理的有效教学。对于此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完善和创新,即解决实际问题,也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行线上共享、建立平台、开发手机应用的策略,让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实效性的开展。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地理;信息技术;优势;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当前的教学趋势,其中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等都得到了有效地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教学方式进行拓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加以优化,以此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新课标下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理解的认识,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1]。而且在信息技术教育下的教学能够深度结合新课标的教育思想,从基础知识理解和地理知识应用出发,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在知识教学中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学保证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应用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建设,但是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信息化教学无法得到落实开展,多为理论性的落实,根本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作出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搜集准确的知识内容来丰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陷入了信息不全的困境,经常为了寻找信息而浪费了对课件设计的时间。比如在《从世界看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具体的数字支撑来完成教学,但是信息较为零散,搜集起来较为繁琐,一些时候就不做内容上的丰富,极大影响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
虽然进入了信息社会,但是一些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在电子设备的普及上不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没有环境的支持,教学的作用也就无法实现。其中主要就是现在的地理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多是依靠计算机来实现,而一些学生的家庭中没有计算机,特别农村地区,学生无法完成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
三、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地解决对策
对于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地解决,教师需要从问题的根源上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从而在解决问题中也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网络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足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式,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共享,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和多媒体与其他学校做同步,而教师在其中充当学生带头人的作用,组织共同性的地理知识学习探究,并在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然后在课后进行总结和优化。在线上共享的教学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有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3]。针对地理知识信息内容庞杂,搜寻较为困难的问题,可以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教师之间做出信息共享,这样就能极大便利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查找,也能促进地理教师之间的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形式和方式的优化。例如,在《全面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信息教学课件中北京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最近的照片让教学课件更具有吸引力,也让学生从中有具体地感受。在的计算机设备没有得到普及,但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标配,在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对于此,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向手机方向靠拢,做手机教育软件的应用,开发微课的共享,建立地理知识讨论群组等,让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能够有环境的支撑,有效的得到应用。
结论:总而言之,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新课标下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保证教育的开展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自主学习,也让学生能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内容,有综合素质的成长。针对实际教学中问题地解决,教师不仅要在技术层面做出解决,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信息化教学的结构,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成果能够得到验证和总结,促使其建立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彭建锋.中学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34.
[2]田静.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02.
[3]孟学彬.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