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汤素芳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汤素芳
[导读]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小学音乐教育备受关注同时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小学音乐教育备受关注同时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一学科教学对学生的良性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老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学习的魅力以及价值,从而真正爱上音乐,主动老师的引导之下接受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对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策略及应用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一、引言
        音乐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这一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优势,音乐老师一方面需要坚持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践行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策略的实际要求,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分析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状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在与老师进行交流以及互动时实现自主探索以及主动思考,掌握音乐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但是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致许多小学音乐课堂非常枯燥及乏味,老师过于注重简单理论知识的说教以及学生演唱能力的提升,没有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及兴趣,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对学生的领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心智还有待成熟及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困难及障碍,实质的音乐教育质量以及水平不容乐观。学术界在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分析及研究的过程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传统保守
        教学模式是整个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以及整体框架,不同教学模式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最终的教育教学效率有所区别,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在体现学生主体价值的同时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障高效教学。但是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小学音乐老师的教育经验不足,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比较传统及保守,实质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整个课堂教学非常的无聊和枯燥,许多老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孩子唱歌上,只要孩子能够学唱几首歌就完成了整个音乐教学任务,外加上在前期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直接采取简单黑板板书以及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搬运式的课外讲解,缺乏一定的创新意义,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艺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调动,学生的潜能挖掘也受到了束缚。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一部分老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引导,过于注重简单知识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单向灌输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导致学生非常消极以及被动。有的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任务和活动的过程之中,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知识储备量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音乐教学按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充分体现这一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
(二)学生消极被动
        素质教育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抓住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意识到音乐学习的魅力。但是有一部分学校以及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中心地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调动要求,老师占据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偏少,长此以往就会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只能够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说出个人的想法以及意见,实质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容乐观,与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后与学生做朋友,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培养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音乐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关注自身教育教学策略改革的核心要求,以此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保驾护航。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老师的要求较高,音乐老师需要注重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根据目前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筛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以及兴趣。首先,老师需要转变已有的传统教学理念,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实现教育理念的及时更新,根据音乐相关活动开展的实际要求保障部分活动的有序落实。其次,老师需要意识到音乐这门学科的这学习的重要价值,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极高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精神来引导学生、关爱学生,主动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不同设计元素的分析以及研究,用心设计的课前导学案,注重各种创造性教学原则的融入,尽量避免简单直白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音乐老师需要注重主动培训以及提升,定期接受专业素养的培训,促进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在与同行进行交流以及互动的过程之中学会主动调节以及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以及探索,才能够保障自身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轨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坚持学生中心地位
        教学实践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创作。其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科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老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真正的感知音乐,学会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分析,进而深化个人的情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目标,将课堂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主动倾听学生的真实意见以及想法,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互动,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育背景和音乐学习天赋有所区别,老师需要以因材施教为依据,注重层次化的教学和引导,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以及发展,深入其中体验音乐的艺术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发掘个人的音乐学习潜能,产生更多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自觉性。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音乐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领悟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核心要求,将情境教学、提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学习活动。比如音乐剧的演出,鼓励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来实现自主表演和自主创作,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营造生动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学会与老师进行互动以及交流。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进行舞蹈,只要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老师都需要提出公开的表扬,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主动实现自我想象和自我发挥,体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以及多元性。其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前提,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将更多趣味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保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以及互动,进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培养备受关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分析音乐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保障学生能够在与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之中对音乐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从而主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小梅.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 神州(上旬刊), 2017, 000(008):142.
[2]潘慧. 浅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 中华少年, 2017:192.
[3]祁喜艳.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C]//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