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版画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结合,它构图灵活、用色简洁与儿童稚趣十足的美感极为相似。版画在全国各地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借助一把小小的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各种刻板上,印刷着自己的生活,印出来神奇的世界。版画虽然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绘画还是比较薄弱的。学生缺乏对版画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纵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活动表现,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版画学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勤动脑、巧动手的好习惯。儿童版画主要经过画稿、刻制、印刷这几个大步骤。其中画稿是版画创作的第一个步骤也是统筹规划作品的重要一步,它关系作品质量的高低。
一、研究提出的意义
版画在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版画按照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等,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版画独特的技法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黑白版画教学是版画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手段。在教育大纲中指出:“美术教学应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它对于陶治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美术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版画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体现了儿童版画知识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也作为重要的一门艺术形式出现。
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中,学生对版画有了初步的了解,启发了对版画的兴趣,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关注。版画的制作过程包括画稿、刻板、印刷几个大步骤。画稿是版画的开始也是关系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构思好要表达的内容,合理安排画面构图。画稿完成之后,根据画面内容设计处理好画面黑、白、灰的关系处理以及美术基本造型元素:点、线、面的构成。
二、明确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方向性
学生在版画学习中,掌握了专业版画理论知识和实践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了解版画发展的历史,以及版画的种类和一般的制作方法、在画稿阶段需要掌握的构图知识,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本地地域特色或者表现周围社会现象、身边事物的版画作品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自主探索研究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作品鉴赏中,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以及对版画艺术的热爱感情。中年级学生手、眼协调能力有待提高,胶版材质比较软而容易操作,而且印制效果好,适合中年级学生学习。我们鼓励孩子进行大胆作画,有效提高他们的作画信心,对于已掌握版画制作的学生辅助他们创作出更具有绘画风格的作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使其产生联想,初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造型等方面的评价能力,起到科学地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性地深化学生认知结构。
三、活动促吸收,提升全面发展动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和版画社团活动中,对学生画稿的技法进行指导研究。组织学生学习研究版画的历史、制作工艺,培养对版画的兴趣。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具有个性特征的经典作品,来探究、体验版画艺术所体现的丰富内涵,理解版画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明确画稿的重要性以及包含的技法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完善和发展艺术综合能力的同时,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
版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对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创设趣味情景教学法,创作出有趣味童真的画稿,还可以采用外出写生的方法,去组织画一些人物、环境等速写素材,让作品更加丰富,贴近生活。
在版画画稿技法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对优秀版画作品的欣赏与深度学习,开阔眼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完善提高美术素养
“活动”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到学生主体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四、探究实践过程促发展,提升艺术情操
在研究中年级黑白版画技法时,我们先对中年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面向三、四年级100名学生,调查完之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版画这种绘画形式存在比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团队合作的方式一起去探究制作作品,学生对于画面关系处理上是弱项,应加强指导。所以在版画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掌握专业版画理论知识和实践文化素养,学习了解版画发展的历史,掌握画稿阶段需要掌握的构图知识,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本地地域特色或者表现周围社会现象、身边事物的版画作品。在实践操作中要注重小组合作方式,直接体验和自主探索和感受,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版画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以及对版画艺术的热爱感情。
在后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感恩你我,真情成长”、六一版画作品展等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的绘画水平。版画教学应注重以赏促评,以评促创的评价方式。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创作动机品质的过程,教师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充分利用其功能来强化学生的创作。
五、版画教学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课堂教学存在着课时短、作业不能一次完成。比如在起稿阶段学生起好草稿,对黑白灰画面处理时下课了,那他的思路也很容易打断,再来版画教室的时候还得重新设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还需进一步教学实验的探索。作为学校美术特色教学课题研究。应该缩短学生上课的准备时间,教师多做课前的工作,给学生创设最好的环境教学,备好课备好学生,多给学生创作时间,争取在课堂上一次性完成作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对学生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增强学习版画的积极性,起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绘画比例的掌握。学生在版画创作之初很多学生没有素描的基础,很容易出现推着画的现象,就会出现画面放不下,比例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在画稿之前先有整体意识,用长的线条确定出各个地方的位置,再找细节。比如要表现人物,先用找基本形的方法,由大整体到小局部来慢慢刻画。养成良好的作画规范,培养整体意识
在中年级美术版画画稿技法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下一个要研究的方向,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印制方面的问题。版画教学重视操作性教学的规律。版画的操作近似“手工作坊”,在工作台用油墨磨印的方法,画面效果很好。拓印方法既要讲明各个环节的要点,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如滚油墨、放板、擦手、上纸、磨印这几个步骤。
总之,在常规课堂中引入版画教学是个新的尝试,说它“新”在于教学上不局限于内容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则更多的是动手和操作,而这些又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新趋势。我以为版画教学是个多元体系,其版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愿版画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更加艳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