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教学作息时间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效丰富的积累”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在145万字左右。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曾经说过,学习当中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才是真正对学习最好的刺激。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只有拥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能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当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应当竭其所能去创造机会和条件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阅读应当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晨会课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通过内容简介或是讲故事的形式,尤其在降到情节最为紧张的时候,戛然而止,来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学生会主动跟教师借书一看,当他们拿到书的时候便会如饥似渴地去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候跟其他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就不再是一种课业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教师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读完刊物,体会和积累当中的语言信息,在自己的写作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是妙笔生花[1]。这样的快乐阅读更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地把“要我阅读”转换成“我要阅读”,学生在这样长期的阅读积累中,不断开拓视野,内存变得更加强大,就不必担心写作的时候不能大量且快速的输出了。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也逐渐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在课外阅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不能让学生完全自读,而要重视将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逐渐融会贯通,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还没有将阅读指导进行有效的渗透,学生即使积极在进行课外阅读也不见得产生有效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的效率并不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课外的阅读方法教学。
例如,在《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经典的民间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节选)》《一幅壮锦》等课外书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首先精读本篇课文,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了解牛郎织女与老牛之间的美好情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其中人物的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对其他三篇文章先浏览,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能够概括出故事大意,勾画出优美的句子,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再使学生细读文章中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感受民间故事中蕴含的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三、开展阅读活动,深化课外阅读价值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对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就具有一定的感悟,如果只是单纯的阅读而没有引导学生将脑子里的知识发挥到实处,最后只会变成死知识,学生也感受不到阅读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以及心理年龄特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得展现出来,从而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阅读。
例如,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古诗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诗歌诵读活动,除教材中已有的,让学生自由结组自主讨论古诗朗诵的篇目,教师再制定有关的诵读计划,每天背诵几首,一星期背诵几首等,这样在学生的兴趣中开展诵读活动更能加法学生诵读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议规定一个诵读展示的时间,让每一小组进行诵读比赛,使学生间相互检查,监督背诵,有效落实古诗学困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几篇文章的推荐会,让学生相互介绍名家作品,以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开展[2]。
四、 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读书通过相关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阅读机会。
(一) 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
把教材当中的课文作为出发点,对课文进行精读,深刻地去体会作者的风格,再细致地了解,在课后阅读中再去研读一些该作者的代表作品。如在课本当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这一篇文章,其主旨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而通过联想可以联系到我国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也是一篇歌颂母爱的诗。用类似于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围绕课本内容展开课外阅读,广泛延伸开来,空间更为广阔其乐无穷。
(二) 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都会在作文写作时犯难,手足无措,无从下笔。但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不是光靠教师的口传心授就可以的,学生还是要靠日积月累的阅读才能真正感悟和掌握的,因此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
五、树立阅读目标,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开展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目标的确立。教师要围绕语文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经典内涵,立足于这些教材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但是教师除了立足于教材的基础外,还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身心个性发展特点,推荐更适合的课外阅读资料,尽量使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比如在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曹冲称象》这一课文时,要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关于历史寓言故事,让故事中的名人励志故事给予小学生满满的正能量的激励。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要推荐四大名著进行研读,通过经典的名著来启发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并且能够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永远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开展一切行动的源泉和动力。新的时代,谁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发挥更多的才智就是人生赢家,而阅读是最快掌握知识的方法。大量资料显示,大阅读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可以提高心智发展水平,阅读能够建立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与创造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更要多途径开展兴趣的培养,延伸更多愉快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大量阅读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
参考文献
[1] 骆金林.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4(02):15-16.
[2] 高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探索小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