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陈琪
[导读] 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转变的关键时期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变化较大,情绪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形成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关于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老师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形成合力,给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等几个方面,就应对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当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习上有较大心理压力。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尤其是面临中考这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总是担心学习成绩上不去、考不好试。容易形成焦虑、急躁的心理问题,抗挫折能力差,稍微遇到困难就会沮丧,甚至产生厌学、抵触学习的心理。二是,缺乏自信的心理。家庭、学校、老师等各方对当前初中学生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对学生表扬的少,鞭策的多,学生稍有表现不好就会被消极评价。造成当前许多初中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所怀疑,缺乏学习的自信心,遇到挫折往往就知难而退。三是,意志力较差。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多事情都是有家长或者老师包办,过于依赖家长和老师,学生自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反映到学习上则表现为意志力差,拼搏精神不足。
        (二)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生出现不良心理变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久而久之就积重难返,形成心理问题。而且现在的初中学生性格比较敏感、情绪起伏较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方法使用不当,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比如有的老师在教育所谓差生的时候简单粗暴、强制压服,或者孤立排斥,都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来自家庭方面的负面影响
        当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放任纵容,缺乏正确的教育。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压制了孩子的天性。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变故,精神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初中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心理问题。
        3.初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学生处于向青春期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发展,性格变化较大,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引诱。有的学生表现为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自制力和进取心。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很容易污染学生的内心,如“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等,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筛查这些信息,都会导致初中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应对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老师方面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的初中教学,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的封闭式管理,可以说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且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既要做好知识传授,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解决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该从学校和老师方面,加强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提高初中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初中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网络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二是,开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校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十分必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向学生传授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纠正思想认识,树立自信,化解认知冲突。       
        (二)家校共育形成合力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
        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承担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学生最早的学校。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必须要得到学生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去解决初中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互动。老师应通过家长多了解学生不在学校的表现状态,学生家长也要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相互之间互通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解决心理问题。其次,传授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但是爱孩子不一定等于会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存在欠缺。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让家长多了解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家长多反思、多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率先垂范,尊重和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心理。
        (三)给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环境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针对初中学生自身受环境影响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远离社会不良现象和思想的影响。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风正气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引导初中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初中学校把教学重心都放在文化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着其学习和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荣英,李娜.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青少年学刊,2019(05):33-37.
[2]党晓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05):43-44.
[3]佟思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汉字文化,2019(04):156-157.
[4]王德辉.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2):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