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让学生从模仿中得到效益,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
2.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广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孩子勤于思考尽可能行于实践获得新知。
4.在教学中必须不断丰富孩子已有的表象储备,让孩子尽情想象,培养丰富情感。
关键词:创造想象,小学生,课堂教学,培养
创造想象可以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可以使儿童解脱经验的束缚,去追逐那富于魅力的新知识火花;还可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模拟成人的行为,体验成人的心境。要是儿童的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创造想象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呢?
一.学会模仿
我国学者徐明认为,一个人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们先一笔一画的,临摹一本字贴。天长日久就会写出同样漂亮的字一样,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象。”模仿的越像,说明再造想象能力就越强。模仿的过程就是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联系过程。通过模仿能逐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必要联系。掌握了这些方法,就会自觉的把一种事物同与他有联系的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这就是想象。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从模仿的大师的长处而得到的教益,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来。这就是从模仿到创造想象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模仿练习,对其创造想象的发展当无裨益。
二.丰富知识经验
创造想象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他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没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创造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扎根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想象,才能闪烁出思想的光芒。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创造想象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读了《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法拉第等人的著作。正是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创造想象,从事2000多项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创造想象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所以为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想象有坚实的基础。
三.善于观察
想象某种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与头脑中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特殊性和特征的关系,而头脑中的事物特征和属性的获得首先得靠观察。因此,观察力的提高对培养创造想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一些天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传记的研究结果表明,他无不是在不懈的观察中悟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特征,从而想象出一个又一个新知的。
如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为了创立著名的新原子论,曾进行长期观察,观测次数达2万余次,写下了20万项的各种数据。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勤余思考,并进行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新知。
四.培养多种爱好
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爱好可以使思路能开阔,创造想象也就有了广阔的天地。大千世界是复杂多样彼此相连的,由于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广泛的兴趣,可使各种知识互相补充,启发。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当思考一个问题时,如果从一个角度百思不得其解而感到“山穷水尽,”只要变换一下角度,或许就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电影机的发明者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发明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电影胶片带的牵引问题并长时间的为之苦恼不已。后来这对缝纫机有独特研究的兄弟通过缝纫机“压脚”的原型启发,终于使自己的创造想象又展翅翱翔起来,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五.丰富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数量和质量为转移的。所谓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越贫乏,其创造想象越狭窄,表象越丰富,创造想象越开阔,深刻,其形象越生动逼真。因此,为培养创造想象,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已有的表象储备,改善质量,充实数据。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很多,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使学生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在教学中对于历史性,地理性方面的知识,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古代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此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如参观,旅游,调查,访问及文艺,体育,科技活动以增加与学生创造想象的感性材料。在以上各类活动中,应特别注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不断丰富学生的储备表象,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
六.闭目尽情想象
闲来无事时,常闭目尽情想象,对锻炼创造想象也无不裨益。鉴于此,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人在进行创造想象时,最好遵守以下三则规定:A.眼睛最好是闲着,这样可以避免光线的刺激;B.在进行想象时,不要和别人说话,以免分心;C.最好不要让别人在你想象时来打扰你。
七.培养丰富情感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实属屡见不鲜,但为什么会只有牛顿才会由此想象到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呢?水烧开了,水壶“噗噗”响亦司空见惯,为什么只有瓦特才会有蒸汽机的发明呢?就在于牛顿,瓦特对事业充满了热情,致使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事业息息相关,才使他们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理想中的科学蓝图。
“一个人的想象活动,与其情绪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创造想象的重大创造,永远产生于丰富的感情之中。”①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动之以情,”为学生架起通向想象力的情感桥梁。
参考文献:《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