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 孙向东
[导读] 伴随新课改逐渐推进,小学阶段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已经变成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
        摘要:伴随新课改逐渐推进,小学阶段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已经变成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小学阶段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在小学时期,通过道德和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儿童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这对儿童未来学习以及生活十分重要,可以培养儿童良好道德观念,有效培养其团结有爱、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现阶段,小学时期的道德和法治教学处于课程改革阶段,怎样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对教学目标加以切实落实,是教师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着重培养儿童核心素养
        课堂之上,法治教师除了要想儿童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还需着重培养儿童核心素养。儿童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会用积极心态面对学习以及生活。所以,教师需对道德和法治教学课程加以重视。第一,教师需有效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对一些现实案例以及法治事件加以利用,以此来提升儿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在案例当中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比如,进行“校园生活真快乐”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组织儿童做游戏,之后让儿童思考,游戏当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之后鼓励儿童积极发言,让儿童在游戏期间遵守相应规则,并且注重自身安全,教导儿童树立起规则意识。第二,教师还需培养儿童理性思维,让儿童在学习当中逐渐体现出自身内心世界以及主体人格。课堂之上,教师需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比如,进行“可爱的动物”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播放一些和动物有关的视频,让儿童对动物产生喜爱以及同情的情感,之后引导儿童借助法律知识来保护动物。在这期间,法治教师可对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儿童了解哪些行为正确,促使儿童树立起正确理性思维。
二、开展合作教学
        教学期间,法治教师若想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需展开合作教学。由于儿童好动活泼,极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假设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儿童目光,难以集中其注意力。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儿童互相讨论,自由表达自身想法,不仅能够活跃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有效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课堂之上,法治教师需对儿童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所有儿童可以发挥出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比如,法治教师可将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儿童放到一组,让外向儿童带动内向儿童积极发言[1]。进行小组合作期间,法治教师可将儿童当作课堂主体,引导儿童积极动脑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让儿童在生活当中严于律己。当儿童进行小组讨论期间,法治教师不要大段儿童谈话,多表扬儿童,构建公平讨论平台。

同时合作教学,不仅能够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让儿童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强化儿童之间的团队合作,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进行体验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和法治教材当中,很多内容都与儿童生活非常贴近,开展体验教学,可以让儿童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可以促使课堂效果不断提升开展体验教学期间,法治教师需引导儿童进行课堂学习以及课外学习。在组织课堂活动期间,让儿童通过模仿体验以及角色扮演来对不同个体具有的内心世界进行感受,实现思想以及情感方面你的共鸣,从而让儿童对道德和法治有关内容进行理解。教师通过和把教学内容当作依据,在课前以及课中设计模仿以及角色扮演有关活动。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充当导演,对扮演内容进行布置,让儿童当演员,按照自身爱好以及兴趣对角色进行选择。完成体验活动以后,法治教师可组织儿童对情感进行分享,并且鼓励儿童对自身立场以及观点进行阐述。在此期间,教师需适当加以点拨,促使儿童逐渐形成正确道德理念,并且转化成自身行动,以此来对生活当中一些实际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法治教师还可组织不同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访问一些先进人物,组织社会调查,走入社区敬老院,清除街道小广告、举办演讲竞赛以及手抄报比赛等,促使儿童参与以及体验相应的活动内容,有效培养儿童正确三观。比如,进行“感恩”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组织儿童到社区敬老院当中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捶捶腿,揉揉肩,培老人聊天。借助此种体验活动,可以让儿童感受父母的辛苦,进而学会感恩[2]。
四、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其实,道德和法治教学当中的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同时全部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因此,法治教师应当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由于儿童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弱,法治教师可借助一些生活案例引导儿童对知识进行理解[3]。例如,进行“父母的难处”教学期间,法治教师可让儿童想一想,平时父母在家会遇到哪些困难,逐渐引导儿童了解父母辛苦,进而让儿童在家期间帮父母倒水、洗碗、倒垃圾以及做饭,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放学以后,法治教师可让儿童帮助父母揉揉肩、洗洗脚,这样能够让儿童了解父母日常工作的辛苦,激励儿童努力学习,成为父母的骄傲,这样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
结论:综上可知,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教师需按照儿童实际情况,通过适当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课堂之上,法治教师需着重培养儿童核心素养,开展合作教学,进行体验教学,同时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进而对儿童道德品质加以有效培养,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桃莉.以人为本,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黑河教育,2020(05):58-59.
[2]缪青.打开乔哈里窗,提升对话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化对话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84-86.
[3]卞开元.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08):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