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阅读的更多,语言知识的累积就会更加丰富,这样在下笔的时候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自然和顺畅的形成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以此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达到理想中的作文教学的开展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作文教学;重要性
前言:在语文课程的实际开展中,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课内学习得到延续,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也能以读促写,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打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应该大力的开展课外阅读,以此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相比于其他的授课内容,写作的难度是比较强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1]。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作文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依旧效率不高,大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开展中只是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技巧的讲解和阐述上,对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抱有忽视的态度。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会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无话可写的尴尬,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重重的障碍,所写文章在整体质量上也很难得到提升。所以,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现状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改善等。可以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升写作兴趣、丰富写作语言、加强素材累积、锻炼写作思维、书写读后感想等。力求将课外阅读的价值展现出来,让学生的最终的写作效果一举数得。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于课外阅读,提升写作兴趣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教师在课程当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2]。在小学课程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书本内容的传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广度的拓展等,应该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全面和综合。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语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开展语言学习,也能使得学生构建积极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使得学生对外界更好的进行感知。而作文就是学生将所思、所感表达的重要的路径,课外阅读在其中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生成兴趣,达到理想的课程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寓意比较深刻的课外内容引入进来,做到寓意和趣味兼并,让学生的兴趣得到生成。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小兔子爱德华》,都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有选择性的阅读,并一边阅读一边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记录,这样的写作可以减少强迫性,使得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二)基于课外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之所以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不高,和学生本身文学功底比较薄弱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3]。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畏难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对写作畏惧、排斥。在以往的写作模式中,部分学生只是针对事情发生的过程采取白话的方式进行描述,在词汇的运用上比较生搬硬套,这样最终的写作质量自然可想而知。所以,教师也应该借助课外阅读,使得这一现象得到改善,让学生的写作语言不断的丰富起来。例如,在课程中,在《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外形上运用了诸多的手法,在描写顺序上也是比较鲜明的。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类似的文章。如《荷塘清韵》,让学生采取课内+课外的方式,对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更好的感知。当学生掌握后,教师就可以让其自选景物、加强仿写等。借助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累积写作语言,使得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基于课外阅读,加强素材累积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和阅读量就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在面对题目和要求时就会比较吃力,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所以,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让学生的素材累积变得更丰富。例如,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的作文素材更好的丰富,可以引入小故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带给学生一定的感受和警示。如,教师可以将《掩耳盗铃》、《凿壁偷光》等故事引入进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表达方式,如何在其中渗透寓意和含义等,为学生的写作起到辅助的作用,使得课外阅读的价值得到展现。
(四)基于课外阅读,锻炼写作思维
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探究文本中的写作思路、框架和技巧,这样才能展现阅读的价值,为学生的写作起到更多的辅助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文章,让学生在阅读后尝试着将文本的框架构建出来,可以采取树状图的方式,并在锻炼中更加熟练。而在后续的写作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建思路框架,再填入内容,使得写作的难度大大降低,保障学生的写作顺利的开展下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写作中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等。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起到发散的作用,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掌控能力,清晰的掌握写作的脉络和走向。促使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将课外阅读的价值展现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现代教育倡导的。通过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能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原本无话可写的现状等,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有效的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所以,在课程开展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以此来提升写作兴趣、丰富写作语言、加强素材累积、锻炼写作思维等,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地加强。
参考文献:
[1]夏玲芳.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学周刊,2020(10):129-130.
[2]张一蓓.近五年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述评[J].林区教学,2020(03):49-51.
[3]徐红岩.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