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更新瞬息万变,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对这样的时代课题,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守住教育初心,明确教育根本,落实教育目标,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为重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面对当今的教育形势,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
21世纪的今天,我想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逐步实现,只要你去寻找,到处都是机遇”。可我还想说:“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自己的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的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危机。可以说到处都存在危机”。我们生活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是重要的武器。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记得初为人师时自己心中的忐忑,为千万不要误人子弟而发奋努力,一心要做到知识传授准确,不要因为我教的学科拖学生在高中学习的后腿。
现在一想,自己的目光还真是短浅,仅传授知识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与良好习惯会一以贯之的在社会上持续发展,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不断调整、进步和提高。说直接点,就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必须改革。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民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为教育指明了方面,她的提出即符合于现今国家发展的需要,更切合未来人才的标准。要使“核心素养”落地开花,我想关键还在教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已不仅仅是追求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多的是能够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与国家的政治目标相一致,将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从小锤炼意志品质和报效祖国的精神意志,将来真正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当中,将自己有限的力量贡献在无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
有这样思想觉悟的人才是国家发展迫切需要的。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要依托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全民学习的需要已日渐突显,走出校门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这点至关重要。在教育中,知识传授应与能力培养并行,或在我看来,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在现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如何收集、处理、传递、再加工信息,已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相应的质疑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等等,都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想,首先教师应先具备培养这些能力的意识,且或然后自身具备相关的某些能力。在日常言行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在教学中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相关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学校教改了很多年,虽然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变化,学生也相应的在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配以小组评价机制,可效果到底怎么样,这很难说。教师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教改不会有任何成效!教改是全社会的任务,不是某些人的任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改变!
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入是相当及时且必要的。现今有多少学生说着高大上的话,却做着低级无趣,甚至无知无耻的事,关键是他们不以为耻。不以为耻的可能不止他们。物质生活在快速改变,可精神建设却没有并驾齐驱。如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除家庭因素外,关键依然在教师,教师个人道德与素质是否达标了?
可持续发展需要肯定学生的错误与失败的存在价值,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这观点真是一句点醒我这糊涂人啊!这样的修养能够成全多少学生呀。这是与学生评价相挂钩的,我们关注的不能只是结果,更要看过程,评估要综合全面,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时刻铭记目标,才能少走弯路,多成全一名学生。教育需要坚持和创新。
教育目的正确,教师才有教改的方向。我们无论在做教育的那个环节,都要不忘初心。在这样一个“既好又坏”的时代,要生存和发展,必要与时俱进。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注定是一条不平坦且非凡的道路,所有愿意为教育献身服务的教育工作者们定会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不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教育智慧,汇小河成江海,最终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愿今日的我能成全未来的我。
参考文献:
1.基于STS的教师天文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探索[J]. 陈燕飞,谢献春.??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
2.从“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价值立意设计教学[J]. 张述林,韩琼.??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9)
3.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及其影响[J]. 陈宇.??中国培训.?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