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悦心读写联动,侧重于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寻求方法,让学生主动阅读、写作;让阅读和写作为学生成长和交流服务。悦心读写从“喜阅读,培养好习惯”入手;结合阅读加强语言表达实践,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阅读、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悦写作,读写联动”。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建立在悦心的基础上,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悦心
读写联动,“读”指的是阅读,阅读是吸收,是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而“写”则是孩子在阅读之后开展的练笔,习作是倾吐。孩子在阅读中,能收获不少的素材,累积知识,开阔眼界,形成思维上的扩散,培育文艺气质;可以借鉴文章和作品中呈现的习作方法,加进自己的表达,为自己的习作带来便捷而快速的方式。而悦心读写联动,则更侧重于孩子的主动性,教师寻求方法,让孩子喜欢阅读、习作,主动阅读、习作;让阅读和习作成为孩子抒发表达的工具,为孩子的成长和交流服务。
如何让孩子悦心读写呢?让我们带领孩子从丰厚的阅读土壤,长出茁壮的习作之苗。
一、喜阅读,培养好习惯。
1.环境熏陶诱人读
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分两个要素,第一是藏书。美国教育进展评估会(NAEP)的研究表明,家中藏书越多,孩子的习作、阅读和数学能力就会越强。家中藏书,让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精神乐园;课堂藏书,让课堂也变成孩子的精神乐园。课堂里如果有大量的藏书,就能让孩子耳闻目染着书的气息,生活在阅读的情境里。准备一个图书展出架,把计划让孩子读到的书不声不响地分期分批从书架上拿出,放到展出架上,来直接引诱孩子阅读更多、更好的书。
阅读环境的第二大要素,就是时间。给孩子留出安排阅读的时段,这个做法看似简单,其实威力强大无比。它不仅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必备前提,在孩子阅读的起始阶段,也堪称一招让孩子迷上阅读的好方法。把“晨读、午诵、暮省”作为一天的三个阅读时段,外加一些午间、放学后等时间作为奖励提供孩子阅读。
总而言之,留出充足的时段,提供充足的藏书,并且把阅读作为奖品奖给孩子,在孩子心里形成“我很棒,我才能阅读”的良好刺激,有效促使孩子不知不觉迷上阅读。
2.精选篇目引人读
掌握孩子的“阅读年龄”,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避免为阅读年龄“晚熟”的孩子提供的书过于艰深;适时为“阅读成熟”的孩子提供营养更丰富的图书。为此,我们安排了分年段推荐书籍:低段读写绘;中高段精心选择国学经典和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如沈石溪的动物系列,曹文轩的系列小说,外国的一些经典文学等。
3.多种形式陪人读
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阅读的目标就是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父母和老师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孩子将会尽快或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共同阅读也是发杨合作精神,学会在分享和合作中更充足地从阅读里吸取养分、开发智力。如,在师生共读《俗世奇人》时,每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不断地交流、记录,再开展一次读书会。会上,孩子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蕾特”,孩子的阅读体验都不同,有的侧重于情感,有的侧重于人物性格的剖析,有的侧重于习作方法等。这样一次活动搞下来,促进了孩子的高阶思维发展,收获也是满满的。
4.变换方法教人读
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各种读法的作用不同,如朗读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升理解、产生自信、体验成功等。不同的孩子、不同书类应采用变化的阅读方法。教会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体会阅读的快乐。比如在引导五年级孩子读《红楼梦》时,由于这本书里的内容太丰富了,我就引导孩子每次抓不同的人物来读: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主人公,可以先读他们俩的爱情故事;他们俩的中间还有一个薛宝钗,那么接下来就读薛宝钗;像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妙人,书里还有,接下来就读十二金钗;再是大家族里的长辈们;最后可以是里面的诗词、菜肴等。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可以引导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这样子读下来,孩子也就觉得这本书没有那么难读了,也不至于失去阅读信心和兴趣。
二、乐表达,全面共发展。
吴忠豪老师在《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中提出强化语言表达实践是学习的重点。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如果没有实践还是不行的。就比如教练教会了学员游泳的方法,但如果就这样让学员自己去游的话,他还是会马上发生危险的。所以说,实践非常重要。而要想练习孩子的语言表达,当然实践是最好的方法。蒋军晶老师关于阅读策略的方法——所有人学,高强度学,同样适用于语言表达的练习。
1.利用情境练表达
比如在教《鹬蚌相争》一颗时,抓住结尾,想象写话。
出示:鹬和蚌被渔夫捉进篓子里。
鹬说:“都怪你!都怪你! !”
蚌说:“都怪你!都怪你! !”
渔夫说:“你们啊,太傻了! !”
师要求:你们给它们说一句讲道理的话。把空白处的话写下来。
接下来交流讨论鹬和蚌的话。
生的答案:“都怪你!都怪你!夹住我的嘴!” “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
指两生角色扮演争吵。
“都怪你!都怪你!夹着我的嘴,让我饿死!” “都怪你!都怪你!要啄我的肉,让我干死!”……
师再要求:谁来跟我吵?要针锋相对。
“都怪你!都怪你!夹我的嘴!夹我的嘴!现在你开心了吧?” “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啄我的肉!现在你也开心了吧?”……
再指一男生与一女生进行争吵。
师小结: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争吵的话,第一条……?(说狠话)第二条……?(短句)第三条……?(针锋相对)
在这一片断中,充分利用课文情境,抓住“争吵”的语言特点开展了“被捉后再一次争吵”的语言实践,而且实践的面广、次数多,真正做到了“所有人学、高强度学”。不仅教会了孩子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而且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孩子乐于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2.童书导读促发展
我在童书导读时,也注意练习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导读《小狼小狼》时,我的部分设计:
①狼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并说明理由。)
②作者在第一至八章中描写的狼有什么特性?
③我们对狼的认识和作者对狼的认识有哪些区别?
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些片段的设计,孩子可以随意说,每个人的阅读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没有什么对与错,这样,孩子就会乐于表达。通过大面积不断地练习,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富有辨识性的问题,更能促进孩子批判性等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悦写作,读写互联动。
阅读也好,语言表达练习也罢,最终将促进习作能力的提升。所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都是习作用语,其实也是形容阅读与习作的联系——阅读是厚,习作是薄。阅读、表达促发孩子习作灵感,在阅读、表达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习作练习。
1.阅读累积激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中累积好词好句,就是累积素材,这也是大家都知晓的促进习作的方法。但孩子的好词好句从哪里来呢?要从课外阅读中来,而不是摘抄教辅读物。我给孩子准备了《采蜜本》,孩子定时将自己累积的好词好句拿出来展示交流,既收获知识,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记录养习惯
阅读记录,开始时只是按照日期进行的纯粹阅读记录,只记书名和作者,并把书根据文学、科学、人文进行归类。过一段时间,记录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了,如书的大致内容,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的,作者的习作风格等,不要求字数,不要求格式,孩子自己想怎样记录就怎样记录,这记录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小小的练笔。比如三年级一孩子的记录表:
书 名 作 者 分类 阅读时间 备 注
《鲁滨孙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文学 2018.4 坚强、睿智
《绿山墙的安妮》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文学 2018.5 乐观、向上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文学 2018.6 奇、有才
3.阅读感想抒情感
通常,我们在孩子阅读后会要求写读后感,而大多数孩子基本都把写读后感视为畏途。许多孩子说自己喜欢一本书的原因,可以滔滔不绝,精彩万分,但要写读后感,马上就显得无从下手。因而,阅读感想可从“乱写乱画”开始。阅读时鼓励孩子在书上写下批注,画下有感想的句子、段落等。批注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的写,没有字数要求,长则数句,短则几个字都行;没有书写要求,不必像布置作业一样,要求字迹清楚端正。尽量降低难度,让孩子学会并喜欢上拿起笔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做批注的基础上,在提升要求把自己的批注整理起来,成为一篇读后感,或对精彩段落进行仿写等,这是最鲜活的第一手习作练习,最终达成悦心写作的目的。
4.阅读创作展技能
我们的读写联动始终以悦心为前提,激发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角色自居”也是一大法宝,它指的是在阅读中,孩子把自己代入书中的某个角色,就会下意识地以角色为榜样来塑造自我。这时,可以引导孩子续编故事,或者结合实际生活创编故事等,这样的创作就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教学年段的练习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书籍,便以习作练习。长此以往,孩子对写作不会再有畏惧心理,反而有成就感,慢慢会爱上写作。触类旁通,孩子只要喜欢上写作,不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写作都不在话下了。一位五年级孩子的演讲稿:
我在《筑梦路上》这本书里认识了一位自己家乡的名人,他叫陈御天。2016年3月,他所在的阿法狗研究团队对战世界围棋冠军,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陈御天幼年就与围棋结缘,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又曾去美国、英国深造。2015年9月,陈御天正式成为阿法狗研究团队的一份子。我不禁想:陈御天,天台人,我的同乡!……
“我长大后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我总是这样问自己。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首先,我要解决交通问题,从城里到山上修一条笔直的高架桥,让山路不再弯曲,让汽车不再拥堵,让山花开在游客的身边,让花香飘满山间。……
这份演讲稿在县里比赛得了一等奖。能写出这样演讲稿的孩子在班上为数不少,这都是长期“悦心读写联动”活动开展的有效成果。
结束语:
从丰厚的阅读土壤,长出茁壮的写作之苗。阅读是水,写作是渠,只有阅读之水足够丰沛,自然就能冲刷出写作的沟渠;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悦心是主线,悦心连接读和写——喜阅读,悦写作,悦心读写促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习方法网:阅读技巧——十种读书方法
【2】童喜喜.《喜阅读出好孩子》
【3】魏国勇.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学通讯.
【4】甘承建.浅谈新课程下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吴宗豪 《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6】蒋军晶《阅读策略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