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走进你心里 —— 让忠言“顺耳”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何燕媚
[导读] 学生都能接受正确的批评,不能接受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摘要:学生都能接受正确的批评,不能接受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如何好好说话,说“好话”才能让学生听进去,愿意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心里。
        关键词:爱 、信任、幽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兼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相对比较多。这不仅是学科上,更是在日常生活上。因为对学生关注较多,所以在批评教育方面也会相应较多。但批评之语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理解的,特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萌发阶段,处于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相对比较叛逆的时候,批评教育更是难以接受。但是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接受正确的批评,不能接受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如何好好说话,说“好话”才能让学生听进去,愿意敞开心扉,让我们走进深入理解呢?这是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努力攻破的一个教育难关。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对待同一件事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在苦药里加些糖分,药不就没那么苦了?批评教育孩子时,换个语气不也是药里加糖吗?如何加糖才能恰到好处呢?
        首先,教师教育学生必须以爱为前提,其出发点必须是为了学生好的。有良心的学生,那么老师有时用的教育方式不太对,他也是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当然,作为教师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以爱为前提,好好说话,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教育效果自自然然就出来了。例如班上有一个叫小贾的同学,特别聪明,反应快,学习棒,与同学间相处也愉快。但是他却总喜欢在课堂上跟老师唱反调,被批评后还是笑嘻嘻的,课后找他谈话,也跟一般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被老师请到办公室会有点小害怕或有点紧张的,而他呢?每次跟他说下课来一趟办公室,他都会很开心很爽快的回应:“好咧!”察觉到他的异常表现,我先是给他外婆打电话了解情况。因为刚接班时,上任班主任告知这学生虽不是留守儿童,但爸爸妈妈非常忙,平时都是外婆带的。一接电话外婆就抱怨说:“管不了了,这娃我管不了了,现在一点都不听话,老师你要怎么罚就怎么罚吧!”看来想通过家长协助教育是行通了,但是作为一位妈妈,我觉得小贾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这样总是扰乱课堂秩序,肯定是有别的原因的。我找了一个机会跟他单独在课室聊天,我问:“你为什么老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唱反调呢?这样你会特别开心吗?”他竟然嬉皮笑脸的说:“开心呀!”“老师如果把这些情况告诉你妈妈,你这么不听话,你妈妈肯定会批评你的。”一听到妈妈两个字,他脸色一沉说:“肯定不会,我妈妈从来不跟我说话的。”“为什么呀?”“她忙,她天天都看着电脑,还把我送去外婆家。”“那妈妈是干什么的?”“淘宝!妈妈说,如果她不看电脑就赚不了钱。”听到这个我大概知道了怎么回事,我跟他说:“如果你妈妈不教育你,那老师就替你妈妈教育你了。”他竟然惊喜说:“真的吗?老师你愿意当我妈妈。”我估计这孩子理解错了,但又不忍心伤害他,所以我将错就错道:“对!我当你干妈,你当我干儿子。”这学生竟然高兴地说:“好好好,我喜欢老师当妈妈。”原来他一直在课堂的反常表现,都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接着我对他说:“做老师的干儿子就要做个好榜样,课堂上不能丢干妈的脸哦,你能做到吗?”“能”小家伙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膛说。

从此以后这学生当真说到做到,课堂上认认真真上课,课后天天叫着干妈老师,若干年后他升高中了还回来探望我这个小学班主任,这是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教育的实践告诉我,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一片爱心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就会变得事半功倍了。
        其次教师教育学生时要信任他们,班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孩子,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会自己醒悟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关心每一个学生,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法的。班上有一个叫小小的男同学,调皮捣蛋特别喜欢动课堂的电源开关,还喜欢玩课堂的教学电脑。我几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小对电脑很有研究,打字速度很快,于是我决定给他一个职位:电教管理员兼老师小助手。并当着全班同学面对他说:“老师的小助手很辛苦的,要帮忙打字,还要管好班上的光管、风扇、电脑、投屏等设备,这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但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对吗?”他点点头,高兴说:“老师请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的。”从此以后,他每天第一个到学校打开所有教学设备,并且把电脑擦的干干净净,不但自己不乱玩电脑,也不给其他同学玩,他小毛病改了,而且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
        最后,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容易接受教育。特别是在学生闯祸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采取宽容的态度,心平气和与学生分析原因,帮助他,使师生之间产生良好情感,消除敌对情绪,相信任何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法的。还记得曾遇到这样一件事,班上有一女学生告状,说自己新的电话手表不见了,这是她生日时舅舅送的最新款电话手表,价值过千,这绝对就是“惊天大案”。电话手表是有定位的,只要通知家长,相信很快就能找到“真凶”,但是这样就会把偷电话手表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出来的,这也许会对这孩子造成一生难以磨灭的影响。我马上利用下一节课,跟全班同学说:“刚才小欣的电话手表不见了,这个手表是小欣舅舅送她的,很有纪念意义,老师相信肯定是这手表还不认识主人,跑去别人家了,同学们说是不是呢?”大家哄堂大笑,我看到一个叫小梅的同学,表情尴尬,眼神闪烁不定。这时我也大概猜到了谁拿了手表。为了完美解决这一次“大事件”,我接着装作不知道地说:“这手表实在太笨了,老师想见见它,让我把它变聪明一点,要学会认主人才行,老师相信它肯定是躲在某个同学那,请找到的同学,等会儿送到老师办公室。”果然没多久,小梅同学来到我眼前,从裤兜掏出电话手表胆怯怯的说:“老师,它跑来我这了。”我高兴地说:“小可爱,你真棒!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了,谢谢你把它送回来,小梅,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每样东西都有自己主人的,如果这些东西不小心跑错地方了,我们要把它送回家哦。”接着还把给她讲了几个社会上拾金不昧的故事,这件事后,小梅也再没犯同样错误了。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是经常发生的,为了使我们的努力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说话的技巧和语气尤为重要,只有好好说话,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直达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处理问题要因人而异,同一处理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抓准契机,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才会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教师的忠言“顺耳”。
        参考文献:
        [1]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2]李季 李楠《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