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孩子的学习的好与坏,取决于家庭、学校、孩子三方面,老师的循循善诱,孩子的刻苦努力固然重要,家长的及时督促,适时提醒、定时检查起到了主导作用,以原则性的严格要求为主。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好学者督促不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熏染督促就学习。一位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家校合作共育的大环境下,我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因此,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会通过家校通平台、班级Q群,向家长发送学校相关的活动通知,近期的注意事项,通过安全平台,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事项与进程,使家长对学校工作了解,从而能协助学校有效开展工作。
除了以上,学校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为教师了解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家访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家校合作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家庭人员构成、文化水平、学习环境等,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及时多角度沟通,多方面掌握学生信息。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我们当班主任的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学生在学校有问题,我会与家长通电话,交流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情况,也不会使学生抵触。例如:我班的小熙,这女生是个未婚妈妈所生,从小跟着爸爸的家人生活,表面性格文静,但内心较同龄人成熟,性格倔强,有叛逆行为。近段时间作业情况让人担忧,字体短笔严重,主观问题全不作答,小练笔内容显得悲惨,对社会的看法极为不满,邻里关系更是不堪,思想内容凭空想象,根本不像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于是与其父亲通电话(因父亲独自养育孩子,工作早出晚归,不便见面。),把情况告知,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父亲反馈的信息是:1、这个月搬离大家庭,只有他和孩子同住一房。2、奶奶患有抑郁症,要经常带老人家看病,对小孩的关注少了。3、孩子近段时间独自在看东野圭吾的《悲剧人偶》,这是一个发生在十字大宅里的悲剧故事,竹宫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纷繁纠葛,很自然的避免不了人性、利益、爱恨的冲突矛盾,因为姨妈赖子的突然自杀,而后姨夫宗彦、女秘书理惠子和一直寄宿在家里的研究生青江的陆续死亡,这让时隔一年半又回到宅子的水穗既伤心又震惊,在寻找着真凶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信息后,给父亲以下建议:1、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2、给孩子看的书要进行筛选,内容多为正面教育,比较阳光的文学作品为佳。3、和孩子共读一书,在适当时进行探讨与分析内容。4、多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校的朋友、喜爱和活动。两周后,这女生有了较好的改变,愿意和同学聊天,作业基本能正常完成,脸上也有了笑容。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
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现在开心就好了,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例如:我班的一位插班生小欧,从广州市区学校转来,因为经常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说脏话侮辱同学,被大家排挤并投诉到教育局,家长为了避免孩子难受,不想面对多年的烦恼,于是一次性付款买了房子,学期中段插入就读。来了两天,就因为座位空间不够,二话不说,就抽着后面的同学,扬言非打死她不可。见此状况,上课老师和同学们把他拉开,同时到办公室找我处理。我把他带到会议室,坐着他身旁,等他冷静后再聊。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做的位置不够宽,不舒服,让后面的同学退后,后面的同学说自己的位置也不多,没法退,他觉得不爽,所以就打了。我问他:“你把人家打了,你知道有什么后果吗?”他说:“我没到16岁,打死了也不用坐牢,最多赔点钱,我家赔得起,没什么大不了。”听了他的话,我突然身冒冷汗,这么小的孩子,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我先跟他讲了些法律问题,再说明事情的严重性,并告知要见家长,接着找来家长独聊,孩子在会议室外等待,了解到他的家庭教育有严重的误区:1、给孩子的观念是:家里有钱,几辈子都花不完的,最后都是你的。2、发生什么事都不打紧,有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3、你是家里最聪明的人(医院检测智商为143),一毕业就可以到国企上班(家里有两伯父是国企高管),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大家都要想着你的。
基于小欧的情况比较严重,思想教育未能即时有效,只能逐一击破,建议先从消费观改变:1、家里有钱,但钱不是你的,你的钱要自己挣。2、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钱是起不了作用的。3、不能给他随意花钱,要有需求或达到要求才能合理用钱的规矩。
除了要求家里做到以上,我还在班上连续几周围绕消费观,开了几周的主题班会。让群体言论给予他压力,让他知道,家里有钱,跟我们没关系,只有自己挣的,才是自己的钱,同时也让他觉得乱花钱是可耻的。时间久了,小欧的消费观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
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而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家长学校工作不变的追求。只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体系,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地提高,对孩子地期盼值增加,他们很大程度上愿意并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们进行配合。我们要利用好家校合作共育的大平台,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