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教育背景下,为了能够让初中生提前了解新课程的内容,能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讲课的步伐,学生有必要在课前预习一下课程内容,同时课前预习也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较为有效的方式,并且还是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共鸣的有效方式。所以,老师在初中学科课堂教学当中,需要着重针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引领,从而刺激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致,通过老师提供给学生预习的方式,进而更完善的构建初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新教育;学生高效预习;预习方式
引言
在新教育背景下的新课标在最近几年也在持续发展当中,针对初中学科的学习提出学生应该是初中学科学习的核心,相当于在初中生进行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积极的进行学习。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需要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因为课前预习可以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可以让初中学科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效,特别是让学生作为核心的前提下去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使得初中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1新教育下初中学科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即便课前预习针对初中学科的学习而言,课前预习是较小的一个细节,但是如果学生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且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积极自主的学习,主动发现问题,那么针对初中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成长方面,都是起到较为关键的帮助因素,课前预习不但能够通过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发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长时间坚持下来的话,还可以有效培育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提前做好更为充足的课前预习,针对初中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
1.1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没有提前做课前预习准备直接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点的情况下,多部分学生都是让老师自身的思路带着走,针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全部都是来源于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自主思考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自己进行思考,只需要做好课堂笔记就可以了[1]。然后课前预习是需要学生自身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针对接下来课堂中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不论是学习知识的要义还是宗旨再或者是想要表达的情感等,都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理解从而进行独自思考,如果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不了的知识点以及问题等可以先提前标注一下,也方便于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进行请教。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2活跃课堂氛围
课前预习和老师教课学生做笔记的“一言堂”相对比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前更充足的预习可以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2]。学生在课前提前进行自主预习,针对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先提前做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到不同程度的时候,学生都可以跟随老师的讲课步伐,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讲出来自己的一些意见或者见解以及相关问题,在老师讲解到重要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也易于和老师形成共鸣,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
1.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的话:“坚持做一件事情二十一天就能够养成习惯”,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在初中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要求学生必要在每堂课开始之前进行课前预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那么学生就会知道,在上学科课堂之前就必须要先进行课前预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能够长时间坚持的话,针对学生而言,必定有更多收获。
2新教育下学生高效预习的有效方式
在新教育背景下,如果想通过课前预习提升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就要求老师更多的去指引学生,并且要多次强调课前预习的有效方式。
2.1对学生预习要进行指导
在初中学科课前自主预习的时候,多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合适的预习方式,这样就易于使得学科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不大,并且学科课前预习这种方式没有得到完善的利用。只有让学生明确怎么样进行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让课前预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前预习是需要有合适的方式,并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自主预习[3]。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科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的时候能够有方向感。
2.2布置初中学科预习任务
在初中学科的课前预习中,对于部分学生盲目性的预习或者干脆没有预习的情况,老师可以主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布置的作业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更加有目标性,从而有效提升预习的效率[4]。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不可以过量的布置,不然容易使得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压力,如果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则会造成和预习效果相反的结果。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需要和所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并且还需要选择部分学生比较好理解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能力施行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前预习当中体验到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使课前预习发挥更好的作用。
2.3落实初中学科预习实践
老师在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时候可以使用分组预习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参加到初中学科内容的预习当中[5]。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帮助学生做分组工作,通过结合班级的人数从而合理的进行分组,分组之后,老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还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新教育背景下,初中学科的课前预习能够优化初中学科的课堂教学,针对学科老师的课堂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帮助。但是老师针对学科知识课前的预习,必须要做好积极引导的工作,不但要求老师对学生课下的预习做好明确的目标要求,从而让学生课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预习,还要求老师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关注度,并且还要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方式,进而通过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袁丽君.浅谈中学历史课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94):156.
[2]赵娜.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上),2019,(10):36-37.
[3]蔡美林.加强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J].新校园(中旬刊),2014,(6):179-179.
[4]朱海成,张彩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课前有效预习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课内外,2019,(5):127.
[5]郝安萍.提高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策略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8,(2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