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阅读的体验、实践、深化是写作,只有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阅读的鉴赏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水平,才能使文章更具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关键词:中考;中考语文;阅读写作
引言: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阅读他人的文章,是抓住主题,沿着逻辑线的导引,去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悟出其中的道理。而写作则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素材往往来自于大量的阅读,多读书才能善思,善思者更好凝意。读与写互相作用,而自古以重读以领悟,仿写和创造为后发。
一、中考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知识储备缺少现在学生储备的阅读量不大,所以词汇缺失、滥用词汇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即使是有些东西需要去阅读也是不求甚解,不能真正的去理解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好的文章缺失,造成了学生缺少了有营养的读物,无法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范例,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为好,如何写为坏。因此学生们接触不到更好的课外知识,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不到补充。另外,学生的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中老年师者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因此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学习还是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模式老套,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进去,一些本应该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点不能灵活的运用;学生的学业繁重,课外辅导课众多,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的去专注完成一件事情。再者,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欣赏课文浮光掠影,课后没有根据内容仿写,或仿写少变化,长此以往,写作技巧运用不灵活。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对于课外读物不求甚解,读名著更是少之又少,精华吸收的少,仅凭快餐校园文学对中学生的写作提高有限。
二、解决途径
(一)阅读需积累,学会课内外快乐阅读,厚积薄发勤表达
教师首先应从阅读材料人手,确保阅读材料内容积极向上和主题鲜明,能够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学到文学常识,体味好文的力量;其次教师应创新与改革阅读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阅读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增加了图像、影像以及声音等多媒体元素,经过各种阅读元素之间的融合与碰撞,使学生的阅读情境更加生动与逼真,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能使他们获得更加新奇、丰富的体验,并使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式与阅读渠道;最后,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层面学生,适当丰富阅读内容。比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应结合教材,展开延伸性阅读,包括寓言、童话、神话等短片故事,以及科学启蒙、走进自然等科普书籍;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则可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描写乡下自然风光与社会人文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续写与仿写等活动,语文教育研究象空间,从而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中外长篇的世界名著,使学生体会文中对人物、景物以及事物的描写和刻画,从感悟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能力提升和感情丰富的双重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列出教育界精选出的一些课外阅读的书单,包括社会日常生活、学生心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要求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使学生在家也能进行阅读锻炼。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通过写日记培养观察能力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感悟思考。
(二)加强字词句的基础知识教育,重视段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尤其是中等以下潜力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还相对薄弱,因此老师应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提升,例如:扩大学生的生字生词储量,只有词组充足了才能减少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阻碍。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学进去。减少课外辅导课,让学生更加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基础知识。只有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技巧,力争写得有文采
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文章的一些有特点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试着去仿写,通过仿写来加深学生对词语和文章的理解,从而感受到作者对词语的运用的精确与巧妙。另外读后感在当前是中学语文教学当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文体,其是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认知和总结。在这种认知和总结的过程当中,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情感,都能够进行良好的了解,并且进行自我的表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的读后感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进行自主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留下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同样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进行景物的描绘,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周边景物描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将阅读当中学习到的素材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写作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词或是某句古诗,在指定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这句话做出不同层次的解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思维的发散。在写作内容上不限定学生怎么写,只是要求学生将这句话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但是要尤其注意,要求学生不可以采用取巧的行为。通过这三种写作训练,学生就可以将这些有效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并且在多次写作的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根本性提升。
(四)围绕中考考点,多写一些折射新时代,体现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将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会阅读、爱阅读,并促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种基本课型,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让语文这门学科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找到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阅读是我们在外界获取信息,而写作是向外界表达我们自己,中考是整个中学阶段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核,语文分数在一百以上,才有可能赢得中考,跻身重点中学的火箭班级,所以,必须自加压力,写一写有文采的练笔题目,当然微作文也是迎战中考的一角,市面上不乏专项训练的书籍,有条件的尽可自主练习,不无裨益,大作文占分值大,不得分则失分,一定要在练笔是体现写作基本功的综合运用能力,保证文章写得有文采,才能出高分。迎战中考是,要根据作文要求,利用好平时锤炼过的习作,着力打磨,必成大器,平常过得扎实,中考才能从容应对,轻轻松松,如沐春风。
参考文献:
[1]芦晋花.关于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7):81-82.
[2]楼燕.浅谈如何实现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课外语文,2016(13):103.
[3]南玉霞.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魅力中国,2017(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