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础课堂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拥有创新能力。本文将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并总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1.1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定义就是追求教学效果, 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程度的教学时间和内容投入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教学成效更加显著。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在课堂教学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活动,用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根据三维一体化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收获的内容多了,在语文学习上也能更加有成就感。
1.2实现有效教学的相关要求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顾着自己在课堂上讲,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对语文课堂学习是否有欲望, 这些才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根本。 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进步。 首先,教师要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并且把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足够清晰明确,并且要有真正的作用。 另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较多,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学生有问题的时候不敢直接提出来,但是课下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又比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漏洞。最后,教师要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 明确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然后再组织课堂活动、指导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研究教材,深挖学生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由全国众多高校教授鼎力完成。所选文章都具有代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加强核心素养与教材的结合。教材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较大,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诗歌、散文、小说,甚至剧本都相继登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侧重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3],通过将每一篇文章挖深、挖透,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另外,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应各有侧重。如在教学文言文时,应当侧重语言建构能力;在教学中国古代散文与诗歌时,可以侧重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外国小说时,应侧重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文章,学生也可以学习文章中人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通过深挖文章,学生就可以学习蔺相如的急中生智、廉颇负荆请罪的诚恳态度等。这都是学生日后学习与生活所需的关键能力。
2.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考试评价对学生语文内容的学习, 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就语文考试评价内容维度来讲,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要素包括阅读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诗词鉴赏等, 所以教师很有可能将以上内容当作相互单独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课改实践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不管是考试评价形式还是考试评价内容, 都渐渐接近课程标准理念,尽可能使课程目标和考试评价保持一致。通过研究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评价内容和测试内容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考试内容板块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但是很多命题者都重视考试内容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梳理 2017 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能够看出, 汉字书写不只是简单的笔画辨析,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考查语法修辞知识也不只是单纯的认识语言本体, 而是以感悟表达效果和语言运用规律为立足点。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以及综合性特点。
2.3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创造性教学
近年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出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而且结合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设计多个学习任务群,比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将其当作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 其实,“任务群”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性质,而且体现了组织形态的鲜明学科特点。 就教学来讲,“任务群”是结合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这些不仅能够是以整本书当作载体的专题阅读活动,而且能够使紧紧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的社会调研活动,甚至能够是结合学生阅读爱好而进行的文学作品研究阅读活动。因为相对于传统语文学习形态而言,这些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差异,也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及促进教学改革带来严峻的挑战。 然而如果教师认真解读此核心理念, 就能够明白,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学习内容来讲,其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相互之间的高效融合,以促进语文课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4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需求去设计教学内容,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想办法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一旦确立,就明确了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学会哪些东西。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这节课要讲哪些重要内容,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这堂课学习之后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需要有怎样的提升等。 全面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互动。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 教师要明确这部分内容学生要掌握哪些人物背景、时代关系,诗词当中的难点是什么,什么地方学生容易出错,然后让学生掌握诗词的解释,熟读诗词,理解诗词中更加深刻的涵义,还要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体现出的思想感情, 人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了这样的感情,迁移到现代,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或者是从作者的思想中学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 只有这样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
2.5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同时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在合作和探究当中能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有更多表达和思考的机会,同时对所学内容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倾听别人的想法。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交流讨论情况,而不能把合作学习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精心设置课堂提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的设置要紧扣课文教学重点,这样学生讨论的内容才能更有价值、有深度。有些问题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课前布置下去,让学生放开手脚去查阅、去统计,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资料,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高中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紧,除了课堂上的时间,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去安排合作学习,这就更要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提高有效性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内容,并且学习效果也要更加深刻。本文介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结合了具体的案例,也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王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6):38-39.
[2]左红梅.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53-54.
[3]于莉.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83-84.
[4]刘杰.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资源,2018(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