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中利用任务活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举隅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程远萍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是以核心素养为本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是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基于此,“生态课堂”利用任务活动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高,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生态课堂  高中生  语文核心素养  任务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是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 本。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为此,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标准设置若干任务群,教材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整合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实践中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生态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创新的任务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教材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分别是以读写为主题的单元,精选各类文本、精选设计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类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展开,涵盖了实践性和活动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读写主题单元为例,略谈生态课堂中的利用任务活动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生态课堂以任务阅读方式 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必修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第一课三篇文章为《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分别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围绕先秦诸子不同的思想特征和不同的说理风格,生态课堂展开具体性和整体性对比,比如《齐桓晋文之事》和《寡人之于国也》整体对比阅读,理解孟子的观点,并丰富对课文内容和观点的理解;或者借鉴前人阅读诸子文章的技巧,采用文献法,翻阅古书典籍,在查阅中互相参考印证,发散思维,辩证解读,从而得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个性化理解,不断拓展经典的内涵和外延。


        《鸿门宴》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阅读教学发掘学生自身强大的学习和探究潜力。比如:完成通过比较《史记》和《汉书》记鸿门宴的异同来反观《项羽本纪》的记载的任务阅读,学生会对其中的事件和人物有更加合理的推测和新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自主性投入学习和研讨。生态课堂的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吸取了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了思辨能力,从而更好的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不同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二、生态课堂以走进历史情境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内容讲述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在把握历史事件、欣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走进历史情境,围绕事件中“礼”的观念,从晋文公身上,探究“礼”的实质,从烛之武角度出发,感受在春秋时期 “士人的精神” 和“士”的风范。
        历史是复杂的,对待历史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鸿门宴》,除了探明戏剧化的历史背景背后的本质外,还要把历史人物还原回历史情境中,便会对项羽、项伯和刘邦等历史人物有新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阅读史书的思考之乐;同时,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了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打下阅读基础。
        三、生态课堂以戏剧活动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四单元为戏剧作品,分别是《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悲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悲剧人物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过程。要理解“有价值的东西”的具体内涵,要建立在自主的文本阅读与真实的深入思考基础之上。为此,在生态课堂上,特地安排戏剧表演任务活动。学生仔细研读剧本,认真编排,亲身走进,体验人物内心和鉴赏作品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真切理解戏剧特征,体验戏剧语言与人物塑造的特性。在表演结束之后又因地制宜安排开展戏剧评论、写作等交流活动,针对戏剧表演、剧本编排、剧本改写、戏剧海报设计等环节进行欣赏与评价,以此戏剧任务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四、生态课堂以写作交流来加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教材第五单元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充分展现文体的特点——实用性和针对性。在生态课堂中学生在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恰当表达的力量同时也要落笔来“用”——体现“实用”、彰显“运用”。同时利用上课前短暂的两分钟时间,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就自己感兴趣话题进行演讲;或者是在节日来临之际,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汇报学校的生活等等,以此来加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生态课堂中师生就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地位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课堂中孩子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情洋溢的世界,抒发心向自然的情愫。在润物无声中滋养性灵、在春风化雨里提升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