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识修养、文风修养以及情趣修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价值体系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学科价值体系的内涵出发,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前言: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及发展,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在于语文素养,学生综合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前提更在于语文素养。北大教授温儒敏认为: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基于此,文章也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研究。
1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学生必须要拥有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与品德,还有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近年来在教育行业中经常会出现核心素养这个词汇,对教师的能力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存在于每个科目中,语文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人们的愈加重视,在每个学生和教师心中,语文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在刚上幼儿园时,许多小孩子会去参加书法班和国学班,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就必须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
2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下,许多教师的观念已经落后,在为学生讲课时,看不到学生的想法,常常以自己为基础,不关心学生的感受,过于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只注重课本上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虽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却不明显,因为在教师的脑海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深深扎根,所以,教师在大部分时间里还会应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并不会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书本上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3教师不注重实践,只教技巧
现阶段,还没有完全改善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教师评价的标准依然是学生分数的高低。通常教师在语文课堂开展过程中,会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题考高分的技巧与方法,并让学生熟记于心。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套用技巧,不会进行独立思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3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3.1更新教学理念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教师应积极改变不好的教学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三,教师讲授课文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更深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育体系中,老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依赖老师来学习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以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无法培养。这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不利,而且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也不利。教师应该重视这件事,并且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做好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变的更轻松,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更好的巩固语文基础,打好根基。
3.3深入挖掘文本情感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发展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与时俱进,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时代的要求。
详细地讲,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四个实践课”,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四门实践课分别是“情感课”、“交际课”、“自主课”和“公开课”。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四个实践班”为基础。情感课的建设全面呈现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与核心素质培养理念相契合。这里的情感不仅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和爱心,还来自于学生情感的融合,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和情感统一的表现。
3.4更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是注重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拥有明确而独到的教育理念和见解。通过整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演绎式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结合起来,再不断地研究、理解与创造,进而制定新的教学方式,针对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教学获取适合的策略,从而科学合理的优选教学方案,最终切实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尽量多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样,就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兴趣,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最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学生的语文潜能成功被激发,进而有效营造高水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当前阶段,微课、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课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知识传播手段,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极大的提升,有助于教学水平的高度提升。
3.5紧扣人文因素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赖于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而且呈现出广泛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丰富的人性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汉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热爱语言,提高核心素质。中文文本是一部集质量和美感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语言的巧妙运用、意境的奇妙创造、思想的深刻表达,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6引导学生主动构筑语文学习体系与框架
首先,明确开展语文学习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构建语文学习框架时,应该优先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安排语文学习教学的工作,能够与学生具备的特点更好的接近,帮助学生将其语文学习目录良好的制定,使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风格形成。其次,对学生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考虑。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差别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性的选取语文学习类型与内容,使学生可以语文学习自己所适合的类型。最后,语文学习体系的完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目录体系形成。特别是在语文学习古文时,让学生对简单的字词进行语文学习,接着对长文古诗等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的语文学习理解能力有效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实施语文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受益颇多。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想要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应该对自身教学方式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且贯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便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1):56-58.
[2]谢毓.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5):69-70.
[3]荀以勇.融合涵化思想优化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4):41-43.
[4]栾贻爱,吕健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3):39-42.
[5]彭操红.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08):63-64.
[6]李春姬.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方法探索[J].中国朝鲜语文,2019(0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