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设计类双语课程建设探索——以中外联合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杨晓杉
[导读] 通过中外联合设计课程的革新以及学生视角下的双语联合教学
        摘要:通过中外联合设计课程的革新以及学生视角下的双语联合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设计能力,优化课程结构,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联合教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自2014年至今,常州工学院和丹麦VIA大学便通过高校互访的方式,开设了联合教学设计类课程。综合来看,此次联合教学课程为第七期,并且,也突破了过去以高校为基础和背景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思维以及课程思维的创新发展,让教学点能够真真切切的融入至乡村之中,切实达到帮助新乡村建设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之中,都坚持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教学理念。详细看来,无论是竹箦神女之心与神女之心茶场,还是翼桥文创与金瓜子文创,乃至在进行现场工地的讲解时,都应用了更加有效的实践性教育思路。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之中,也秉持着“更新再生”的宗旨,并综合考虑了城市、景观以及节能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跟踪城市发展进程。实际上,过去的联合设计课程(workshop)通常会根据城市生活、特定环境以及时下热点这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来选定设计主题。不过,在此次研究设计之中,则主要围绕“美丽田园乡村建设”而展开,进一步融合了中外学生的多元化设计思路。
        在此次中丹联合设计课程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是要进行课内培训,而且,以求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严格遵守课程要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专业特点,应用更合适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通常会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的的方式,并借助案例教学法、启发互动法以及组织讨论法来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各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大胆创新性,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此次课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主要应用的是公开讲座形式,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将中外双方设计思路以及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区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后期设计时可以实现思想的有机融合。
        除此之外,还多次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亲身体验工地和实际需改造地区的周边环境情况,了解整体的村落风格特点,这样一来,也能够实现因地制宜的改造设计,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定期汇报,相互讨论分析成果。
        之所以将课程主题设定为“美丽乡村住宅更新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真正融合双方高校专业和教学优势。并且,还考虑了多方面的标准和内容,从规划、节能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着手,灵活应用了地方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以及传统施工工艺,制定了更加创新优质的更新设计方案。
       
       
       
       
       
       
       
       
       
       
(中外联合设计成果展示)
        在本次课程过程中不仅对于学生的设计包容性一再提升,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有很大作用,故有的设计思路被打破,将“重生”、“更新”的设计思维具象化的导入到学生作品中,教师的角色从一味的教育转向引导,将学生的作用放大,学生之间相互融合,中外思想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带有包容性的设计作品。将课堂放到实地,满足了学生对于实际运用的需求,学习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不再空想空谈空设计,更加智能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设计兴趣,如此也增加了许多实际运用的能力。
        双语设计类课程重点在于将中外双方所长加以融合,将传统的设计思路与能源利用整合起来,将重生的概念导入到乡村建设中去。将原本的教学式教学转变为实践性教学,学生深入有待设计的场地,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更加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中外高校与地方政府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也做出一定影响,例如,产:推荐村、镇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国际化专业化转变;学: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常州工学院)和国际高校(丹麦VIA)的专业优势,对本土和欧洲学生、地方专业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实践、交流活动;研:基于地方特色及特点,深入探讨传统村落从整体到局部更新设计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蕊,孙辉.双语专业课程中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26):76-78.
[2]李敏.高职中外合作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8(20):12-15.
[3]黄仁杰,王智,陈强,潘东波.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双语课程《Programming and System》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01):169-172.
[4]廖柏灵.双语教育课程设计及课程资源——基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双语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7(74):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