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不一定是急功近利的要求学生掌握多少个生字词,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小学正是激发兴趣的黄金时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住时机为学生开启语文世界的大门,用优美母语去塑造人性,这对于学生的一生而言,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培养 自主性
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课前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中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完成作業,到社会活动中发现语文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验证语文能力。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大,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应成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重要意义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个体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皮亚杰认为,对于学生个体学习而言,一切知识来源于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素质教育旨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的教学就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尽管学生是认知者,老师是传授者,但是教师同样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细心观察学生,关心、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互动,善于发现师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中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并不是依靠自制力能够持续学习的年龄段,即使我们告知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多么重要,他们也不会照做。基于这样的学情,只能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投其所好,因材施教。每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自主性学习任务时,可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或表扬。小学生好胜心强,有了这样的正强化,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习惯养成初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是对的,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就足够了。此外,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比如与生活联系极为紧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部分,比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动画片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而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项任务去完成。
三、、 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能够受益无穷的学习方法有:1. 查字典。
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但凡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第一时间着手去查,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即使过不久就会遗忘也没关系,再遇到这个字时再去查,事不过三,就一定能够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看似笨拙的一个方法,只要坚持这样做,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2. 标段序。在看到一篇文章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标好自然段,这样一来文章就会更加一目了然,在后续的理解分析时也会跟上老师的思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 熟读成诵。每学期伊始,将需要背诵的篇目提前罗列出来,按计划每天早晨进行晨读,日复一日形成语感自然而然就能够背诵下来,等到真正学这一篇目时也会信手拈来。
四、 提供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扮演引导者,绝非课堂的主宰,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本末倒置,老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因此即使老师付出了很多辛苦,教学效果却不太明显。其实,很多情感体验的过程是老师无法代替学生去完成的,一节课就算老师讲得再好,也只能代表老师对这篇文本理解得比较到位,学生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等到再面对一篇全新的文本时,学生依然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应淡化自身角色,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学习的平台。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所体现的环节都要落到实处,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間,包括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堂辩论赛等等,我一直坚信存在即意义,每一项都有着我们的设计意图,不应被任何环节所取代;其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因此不必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拘泥,小学生思维活跃,广阔舞台,大有作为,任凭他们自由驰骋;最后,实施发展性评价,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以自己的专业标准去衡量学生,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教导、督促,并在思想上经常给予教育帮助,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家庭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不能松懈。另外,在学习上仍然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太过紧张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9).
[2]李黄霖.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
[3]唐秀梅.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0).
【4】卢艳玲.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5(23):151~152.
[5]权玉顺.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培训,201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