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把“创新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索,勇于创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渐形成,日益提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取得较好的实效。下面我就来谈谈创新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活力
一、研究学生,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影响学生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健。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意向,体察学生学习的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等,才能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我能行》抢答赛掀起第一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已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教学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兴趣中,效果自然显著。
二、研究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行的小学教材主要为教师的讲授提供教材,尚未能为小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比如在教《画》时,在预习时先让学生从“花、鸟、山、水”中各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画下来。在上课时,让学生出示与诗句相应的图画。如“人来鸟不惊”,我选了一幅贴在黑板上,然后请一生上台作赶鸟状,并和鸟打招呼,问“为什么鸟不理他?”全班孩子们立即明白并积极发言:“因为是画中的鸟。”“近听水无声”请孩子们把图画贴耳旁听听,问:“为什么听不见水声?”孩子们当然能答:“因为是画中的水。”如此下来,一首似枯燥、似简单、似复杂的古诗就在孩子们的图画中栩栩如生了,而且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诗意。这种课堂教学,充分地利用教材,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动手动口动脑,不仅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也激发了学生智慧的潜力,让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统编教材中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乐学才能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才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这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住住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趣,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培养了积极学习的态度。
如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一位学生在大致了解诗意时,就很自信地站起来问我:“老师,这句诗有错误。”一句古诗有错误,这怎么可能呢?我很吃惊,很多同学也都向我投来惊讶又怀疑的目光。我鼓励那位同学说出认为诗句错误的理由。那位学生很有把握地回答:“楼房只有一百尺高,人站在楼上,是不可能摘到天上的星星的。”这正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我再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最后经过交流后得出“百尺”不是实指,不是指楼房有一百尺高,而是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楼房的高。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正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基础。
四、创设活动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而要实践,就得有参与,教师首先是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动手、动脑、动口。其次是充分提供实践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最后就是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见识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做到了这些,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共学共进的机会,课堂教学才会生成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坐井观天》一课,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不一致,青蛙说天只有井口这么大,小鸟却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到底谁说的是对的呢?为了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都拿起自己的课本,然后卷起来看黑板,比较从卷筒中看黑板与直接看黑板的感受。”同学们通过实验自然而然地知道了答案,坚定了小鸟的观点是对的。在小组实验中,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学习,人人参与,他们通过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想,动手操作,用嘴去交流,用身体去践行,以心灵去感悟,切实体验了学习的情趣和实验的喜悦,加深了对知识的内化,激发了潜力和情趣,增进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身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在互动互补、互助互长的学习中,对科学有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激起了对科学的不断向往和追求,更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科学教育。
实践证明,在新课改、新理念条件下,教师所创设的创新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沃土,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怀抱。这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凤.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科技视界,2016(01):232.
2.吴凌琳.“阅读期待”,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内蒙古教育,2015(09):17.